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22:21:24
擇天醫生氣日修合。 此方與三酥餅功同。

萬氏奪命丹八二
治倒陷解發痘毒。 麻黃蜜酒炒焦, 升麻, 各五錢。 山豆根, 紅花子, 大力子, 連翹, 各二錢半。 蟬蛻, 紫草, 人中黃, 各三錢。 右研細末, 酒, 蜜和丸, 辰砂為衣。 薄荷葉煎湯下。

東垣涼膈散八三
解痘疹裏熱良方。 黃芩, 連翹為君, 甘草, 梔子, 薄荷, 桔梗, 竹葉。 右水煎服。

退火丹八四
治痘中狂妄, 神方。 滑石, 朱砂飛, 各一錢。 冰片, 三厘。 共為細末。 冷水調一分服。 得睡, 少時神安氣寧, 痘轉紅活矣。

陳氏通關散八五
通心經, 降心火, 利小便良方。 山梔仁, 大黃炒, 各一分。 木通, 甘草炙, 車前子炒, 赤茯苓, 人參, 瞿麥, 滑石, 各三分。 扁蓄炒, 五分。 右用水一盞, 燈草十根, 煎半盞。 溫服。

玄參地黃湯八六
治痘疹?血。 玄參, 生地黃, 牡丹皮, 梔子仁, 各錢半。 甘草, 升麻, 各半錢。 白芍藥, 一錢。 蒲黃炒, 五分。 水一鍾, 煎七分。 溫服。 愚謂此方宜去升麻以塞上衝之源, 勿謂但屬陽明即宜用升麻也。

萬氏清肺飲八七
治肺熱喘嗽聲啞。 麥門冬, 桔梗, 各二錢。 荊芥穗, 天花粉, 知母, 各一錢。 石菖蒲, 訶子仁, 各八分。 右水煎服。 此當與清肺湯參用, 方在後一四五。

導赤通氣散八八
治心虛聲不揚者。 木通, 生地黃, 人參, 麥門冬, 當歸身, 石菖蒲, 甘草。 右加燈心, 水煎服。

甘桔清金散八九
治肺熱咽痛, 聲不清。 桔梗, 一兩。 甘草, 連翹, 各半兩。 訶子皮, 三錢。 牛蒡子炒, 七錢。 右為細末。 每服一錢, 薄荷葉少許同煎服。

加味甘桔湯九十
咽喉腫痛暫用。 桔梗, 八分。 甘草, 錢二分。 牛蒡子, 射干, 各六分。 防風, 玄參, 各四分。 水一鍾, 煎服, 或加生薑一片。 熱甚者, 加黃芩, 去防風亦可。

大如聖飲子九一
治瘡疹痘毒攻咽嗌, 腫痛熱渴, 或成腫毒不消等證。 桔梗, 甘草, 鼠粘子炒, 各一兩。 麥門冬, 五錢。 右每服二錢, 水煎。

萬氏橘皮湯九二
行滯消痰止嘔吐。 橘皮半去白炒, 二錢。 半夏, 一錢。 白茯苓, 錢半。 右加生薑三片, 水一盞, 煎七分。 溫服。

勻氣散九三
行氣化滯。 木香, 青皮, 各五錢。 山楂肉, 二錢半。 右為末。 每服一錢, 甘草湯調服。

前胡枳殼湯九四
治痰實壯熱, 匈中煩悶, 大便堅實, 臥則喘急。 前胡, 一兩。 枳殼, 赤茯苓, 甘草炙, 大黃, 各半兩。 右?咀。 每服三五錢, 水一大盞, 煎至六分。 不拘時溫服。 此方宜量大小加減, 如身溫脈微并瀉者, 不可服。 薛氏曰: 前症若屬肺胃實熱, 氣鬱痰滯, 大便秘結, 小便赤澀, 煩渴飲冷, 身熱脈實者, 宜用之以疏通內臟, 使邪無壅滯, 則痘瘡輕而易愈也。

當歸丸九五
治便堅三五日不通者。 當歸, 半兩。 紫草, 三錢。 黃連, 錢半, 炒。 炙甘草, 一錢。 大黃, 二錢半。 右以當歸, 紫草熬成膏, 下三味研為細末, 以膏和為丸, 如胡椒大。 三歲以下兒服十丸, 七八歲兒二十丸, 食前清米飲下, 漸加之, 以和為度。

百祥丸九六
治痘瘡紫黑乾陷, 熱毒便秘裏實等症。 紅芽大戟不拘多少, 用漿水煮極軟, 去骨, 日中晒乾, 復內原汁中煮, 汁盡焙乾研末, 水丸, 粟米大。 每服一二十丸, 研赤芝麻湯下。

棗變百祥丸九七
治同前而稍緩, 可代百祥丸。 紅芽大戟去骨, 一兩。 青州棗肉, 三十個。 右用水一碗, 同煎至水盡為度, 去大戟不用, 將棗焙乾, 可和作劑, 或搗爛為丸。 從少至多, 以木香湯吞服, 至利為度。

排毒散九八
治痘毒發癰。 大黃, 當歸稍, 各一兩。 白芷, 沉香, 木香, 各半兩。 穿山甲, 七片, 土炒焦。 右為細末。 看虛實大小加減, 長流水煎沸調服。

錢氏苦參丸九九
治痘後潰爛, 瘡毒瘡癩。 苦參, 一兩。 白蒺藜, 何首烏, 牛蒡子, 荊芥穗, 各半兩。 右為末, 酒調?糊為丸。 竹葉湯下。 外科苦參丸見本門八八。

稀痘方百
用老鼠去皮取肉, 水煮熟, 量兒大小與食數次, 出痘甚稀, 未食葷時與食尤效, 屢試屢驗。

稀痘酒百一
最能散毒稀痘。 麻黃去節泡。 紫草, 各二兩。 右二味, 細切, 布囊盛之, 浸無灰酒一小罈, 泥封固, 凡遇天行小兒發熱時, 與半杯或一杯, 量兒大小服之, 出微汗為佳。

三痘湯百二
痘發時預服之。 大黑豆, 赤小豆, 綠豆, 等分, 淘淨。 右用甘草浸水去渣, 以甘草水煮豆熟為度, 逐日空心任意飲其汁, 自然出少。 此方冬月煮熟, 令兒常食豆尤妙。

絲瓜湯百三
解瘡毒。 一方無山楂。 絲瓜, 升麻, 芍藥酒炒, 生甘草, 山楂黑豆, 赤小豆, 犀角鎊, 等分。 右為粗散。 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 煎至六分。 不拘時徐徐溫服, 量大小加減。

辰砂散百四
預解痘毒。 好辰砂, 一錢, 飛。 老絲瓜, 近蒂三寸, 連子燒灰存性。 此物發痘瘡最好。 右研末。 蜜水調服, 多者可少, 少者可無, 或以紫草甘草湯調服尤佳。

保嬰丹百五
稀痘。 纏豆藤, 或黃豆, 或綠豆梗上纏繞細紅藤是也。 於八月生氣日擇取, 陰乾聽用, 二兩。 防風, 荊芥穗, 牛蒡子炒, 紫草茸去根酒浸, 一兩。 新升麻鹽水炒, 甘草去皮, 各五錢。 天竺黃真者, 三錢。 蟾酥真者, 一錢。 牛黃真者, 一錢。 赤小豆, 黑豆, 綠豆, 各三十粒, 略炒勿焦。 好朱砂, 用麻黃, 紫草, 荔枝殼, 升麻同煮過, 復以此汁飛過, 三錢。 右另用紫草二兩, 入水二碗, 煎膏至少半碗, 入沙糖一小鍾, 將前各藥為細末, 同紫草膏丸如李核大, 即以朱砂為衣。 於未痘之先, 濃煎甘草湯每磨服一丸, 大者二丸; 若已發熱, 用生薑湯磨服, 蓋被睡而表之, 多者可少, 少者可無, 大有神效。 一方無紫草茸, 仍有經霜老絲瓜一個, 連藤蒂五寸燒存性同用。

洗肝明目散百六
治痘後目疾。 當歸, 羌活, 柴胡, 密蒙花, 川芎, 防風, 木賊, 山梔仁, 龍膽草, 各等分。 右為末。 每服一錢, 淡沙糖水調服。

洗肝散百七
翳膜遮睛暫用。 歸尾, 錢二分。 防風, 八分。 大黃, 八分。 羌活, 川芎, 薄荷, 各四分。 梔子, 減半。 甘草, 三分。 水一鍾, 薑一片, 煎服。 熱盛便秘加芩, 檗。

羊肝散百八
治痘毒入眼, 或無辜疳氣入眼。 密蒙花, 二錢。 青葙子, 決明子, 車前子炒, 各一錢。 右為末, 用羊肝一大葉, 薄批摻上, 濕紙裹煨熟。 空心食之。

蒺藜散百九
治痘瘡入眼腫痛。 白蒺藜, 穀精草, 防風, 羌活, 生蛤粉, 等分。 右為細末。 每服二錢, 溫水調服即退。

蟬菊散百十
治痘疹入目, 或病後生翳障。 蟬蛻去土淨, 白菊花, 等分。 每服一二三錢, 水八分, 加蜜少許, 煎四分。 食後溫服。

秦皮散百十一
治大人小兒風毒赤眼, 痛癢澀皺, 眵淚羞明。 秦皮, 滑石, 黃連, 等分。 湯泡熱洗, 日二三次。

通神散百十二
治痘瘡入眼, 生翳膜。 白菊花, 穀精草, 綠豆皮。 右為末。 每服一錢, 用柿餅一個, 米泔水一盞同煎, 候水乾。 只喫柿餅, 每日三五次不拘, 至七日效。

錢氏黃檗膏百十三
用此護眼, 可免痘毒入目。 黃檗, 一兩。 綠豆末, 二兩。 生甘草, 三兩。 右為細末, 以麻油調成膏, 用塗耳前, 眼角, 目下四五遍, 若早塗之, 痘出必稀, 若既患眼, 塗之必減。

痘疔散百十四
雄黃, 一錢。 紫草, 三錢。 右為細末, 胭脂汁調, 用銀簪腳挑破黑痘, 入藥在內。 此下二方皆治痘疔之良方也。

四聖丹百十五
治黑疔。 牛黃, 錢二分。 兒茶, 錢七分。 朱砂, 八分。 珍珠, 二分。 右為極細末, 以棉胭脂汁或油胭脂調勻。 先用銀鍼挑破黑疔, 拭去惡血, 乃點藥疔上。

萬氏四聖散百十六
治痘不起發, 變黑而痛者, 痘疔也。 亦名鬼痘。 綠豆, 四十九粒。 豌豆, 四十九粒, 各燒存性。 珍珠, 一分。 油頭髮燒存性, 一分。 右為細末, 用胭脂水調, 先以簪腳撥開黑痘, 以此塗之。

神效隔蒜灸法百十七
治痘疔毒氣熾盛, 使諸痘不能起發, 已起發者不能灌膿, 已灌膿者不能收靨, 或大痛, 或麻木, 痛者灸至不痛, 不痛者灸至痛, 其毒隨火而散。 其法用大蒜頭切三分厚, 安痘疔上, 用小艾炷於蒜上灸之, 每五壯易蒜再灸, 若紫血出後, 腫痛不止, 尤當用灸, 治者審之。 愚在京師, 嘗見治痘疔者, 即以線鍼挑破出毒血, 諸痘隨即灌膿。 若挑破不痛, 不出血者難治, 若用此法灸之, 即知痛, 更用鍼挑破, 紫血隨出, 諸痘隨灌, 亦有生者。

胡荽酒百十八
辟穢氣, 使痘疹出快。 用胡荽一把, 以好酒二盞, 煎一兩沸。 令乳母每含一兩口, 噴兒遍身, 或噴頭面。 房中須燒胡荽香以辟除穢氣, 能使痘疹出快。 煎過胡荽懸房門上最妙。 或用棗炙之, 兒聞棗香, 尤能開胃氣, 進飲食, 解毒氣。 按: 此酒惟未出之前, 及初報之時宜用之, 若起脹之後, 則宜避酒氣, 亦忌發散, 皆不可用也。

茵陳薰法百十九
用乾茵陳研末, 搗棗膏和丸, 如雞子大, 晒乾, 用烈火燒煙薰之。

水楊湯百二十
治倒陷之良方。 水楊, 即忍冬藤也。 春冬用枝, 秋夏用枝葉, 生水邊, 細葉紅梗, 枝上有圓果, 滿果有白鬚散出。 切斷, 用長流水一大釜, 煎六七沸, 先將三分之一置浴盆內, 以手試其適可, 乃先服煎藥, 然後浴洗, 漸漸添湯, 以痘起發光壯為度, 不拘次數。 洗畢照視, 若纍纍然起處覺暈, 暈有系, 此漿影也。 如漿不滿, 宜再浴之。 若弱者, 只浴頭面手足亦可。 此則不厭多洗, 洗後如無起勢, 乃氣血敗而津液枯, 多不可治。

秘傳茶葉方一二一
舖床蓆用。 茶葉要多, 揀去粗梗, 入水一煮取起, 再揀去梗, 濕舖於床上, 用草紙隔層, 令兒睡上一夜, 則膿水皆乾。

豬隨膏一二二
治痘疹不靨, 及痂靨不落者, 塗之即落。 豬骨髓, 白蜜。 右二味, 以火熬一二沸, 退涼, 用雞翎掃上即落。

百花膏一二三
治痘燥痂皮濺起作痛, 或佁痂欲落不落者。 蜜不拘多少, 略用湯和, 時時以鵝翎潤痛處, 瘡痂亦易落, 無痕。

蕎麥散一二四
治痘瘡潰爛, 以此傅之。 蕎麥一味, 磨取細?, 痘瘡破者, 以此敷之; 潰爛者, 以此遍撲之, 絹袋盛撲, 或以此襯臥尤佳。

臙脂汁一二五
治黑痘之良方。 先用升麻一味, 煎濃湯, 去滓, 卻用棉胭脂浸於湯內揉出紅汁, 就以本棉蘸湯於瘡上拭而塗之。

敗草散一二六
治痘瘡撾搔成瘡, 膿血淋漓, 謂之斑爛。 用蓋屋蓋墻爛草, 多年者佳, 或曠野自爛者尤佳, 為末搽摻之。 或氣血虛, 熱不愈而遍身患者, 須多摻蓆鋪上, 令兒坐臥其上, 其瘡即愈。

白龍散一二七
治爛痘及抓破者。 用乾黃牛糞在風露中多久者, 火煆成灰, 取中心白者為末, 以薄絹囊盛裹, 於瘡上撲之。

救苦滅瘢散一二八
治爛痘以此傅面, 如誤抓破者, 用之傅貼最良。 密陀僧, 滑石, 各二兩。 白芷, 半兩。 右為細末。 濕則乾摻之, 或用好蜜調傅。

滅瘢散一二九
治痘後面瘡, 以此傅之。 密陀僧, 白附子, 白殭蠶, 白芷, 鷹矢白, 等分。 右研極細末, 以水調搽面?, 神效。

辟邪丹百三十
用燒於房中, 能辟一切穢惡邪氣。 蒼朮以黃連代之更妙, 乳香, 降真香, 甘松, 北細辛, 芸香, 各等分。 右為末, 水丸, 如豆大。 每焚一丸薰之, 良久又焚一丸, 不可太多, 只是略有香氣, 使之不斷可也。

砭法一三一
治丹瘤。 用細磁器擊碎取鋒鋩者, 以箸一根, 劈開頭夾定, 用線縛住, 兩指輕捻箸梢, 令磁鋒正對毒頂, 懸高寸許, 另用一箸輕擊箸頭, 令毒血遇刺而出, 即可解散。

蜞鍼法一三二
治痘癰及丹瘤。 用水蛭大者五六根, 放腫毒頭上吮去惡血, 可以消丹瘤, 決癰腫。

雄黃散一三三
治痘後牙齦生疳蝕瘡。 雄黃, 一錢。 銅綠, 二錢。 右為末, 乾摻之。

綿繭散一三四
治痘瘡餘毒, 肢體關節生疳蝕瘡, 膿水不絕。 出蛾綿繭, 不拘多少。 生白礬, 入繭內, 以炭火煆枯。 右為細末, 乾貼疳瘡口內。 此總治瘡毒膿水淋漓, 收斂之外劑。

搽牙散一三五
治痘後餘毒攻牙生疳, 一日爛進一分, 急用此搽之。 銅綠, 雄黃, 五倍子, 枯礬, 胡黃連, 北細辛, 烏梅同褐子包固火煆存性。 右等分為末搽之。

吹口丹一三六
治疳。 黃連, 青黛, 兒茶, 片腦。 右等分為末吹之。

生肌散一三七
痘後癰毒不收口, 用之神效。 枯礬, 三錢。 海螵蛸, 赤石脂煆, 各二錢。 龍骨煆, 黃丹飛炒, 乳香出汗, 沒藥出汗, 各一錢。 血竭, 五分。 輕粉, 麝, 各二分。 為細末, 摻瘡口內, 外以太乙膏貼之。

馬鳴散一三八
治走馬疳良方。 人中白即尿缸底白垽也以物刮取新瓦盛之火煆如白鹽仍佳半兩。 五倍子生者一錢, 另用一錢同礬煆之。 馬鳴退即蠶蛻紙也火燒過, 二錢半。 枯白礬, 二錢, 即用五倍子一錢, 入礬於內煆枯者。 右為極細末, 先以濃米泔水浸洗瘡口, 以此傅之。


--------------------------------------------------------------------------------
以下麻疹方
升麻湯一三九
解散疹毒。 升麻去鬚, 葛根去皮, 各一錢。 芍藥酒浸, 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一盞, 煎五分。 遠稍熟服, 量人大小加減。 予按: 此方即升麻葛根湯也, 麻疹之證多屬陽明火毒, 凡欲解表散邪, 但表實邪盛者最宜用此。 然愚謂以柴胡代升麻用之更妙。 若血氣稍虛而邪有未解者, 惟柴歸飲為最妥。

升麻透斑湯百四十
治疹瘡初見紅點一日至三日。 升麻, 枳殼麩炒, 各五分。 柴胡, 錢半。 桔梗, 前胡, 各一錢。 乾葛, 川芎, 茯苓, 各七分。 陳皮, 半夏, 甘草, 各四分。 右加生薑一片水一鍾, 煎五分, 作十餘次徐服之。

葛根麥門冬散一四一
治小兒熱毒斑疹, 頭痛壯熱, 心神煩悶。 葛根, 三錢。 麥門冬, 四錢。 人參, 川升麻, 茯苓, 甘草, 各二錢。 石膏, 半兩。 赤芍藥, 一錢。 右?咀。 每服三錢, 水一大盞, 煎至六分。 不拘時徐徐溫服, 仍量兒大小增減。 薛氏曰: 前方足陽明胃經之藥也, 外除表邪, 內清胃火, 兼補元氣, 若非發熱作渴, 表裏有熱者不可用。 若表裏俱虛而發熱作渴者, 宜用人參麥門冬散。

萬氏麥門冬湯一四二
治表邪內熱, 欬嗽甚者。 此即前方去人參者, 但分兩稍異耳。 麥門冬, 葛根去皮, 各一錢。 升麻去鬚, 四分。 赤芍藥酒炒, 茯苓, 各六分。 炙甘草, 四分。 石膏煆, 一錢半。 右水煎服。

萬氏柴胡四物湯一四三
治疹後餘熱。 柴胡, 當歸身, 川芎, 生地黃, 白芍藥, 人參, 麥門冬, 知母, 淡竹葉, 黃芩, 地骨皮。 右剉細。 水一盞, 煎七分。 不拘時溫服。

生地黃散一四四
治小兒斑疹, 身熱口乾, 欬嗽心煩者。 生地黃, 半兩。 麥門冬, 七錢。 款冬花, 陳皮, 杏仁, 各三錢。 炙甘草, 二錢半。 右每服三五錢, 水一大盞, 煎六分。 不拘時徐徐溫服, 量大小加減。

清肺湯一四五
治斑疹欬嗽甚者, 或二母散, 或麥門冬湯。 桔梗去蘆, 片芩, 貝母, 各七分。 防風去蘆, 炙甘草, 各四分。 知母, 七分。 右水一鍾, 煎五分, 入搗碎蘇子五分, 再煎溫服。

清肺消毒湯一四六
治疹瘡收完, 不思飲食, 鼻乾無涕。 防風, 枳殼, 各五分。 連翹, 前胡, 黃芩, 桔梗, 一錢。 荊芥, 炙甘草。 右水一鍾, 煎至五六分, 作十餘次徐服之。

門冬清肺湯一四七
治疹後欬嗽不止。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款冬花, 知母, 貝母, 桔梗, 牛蒡子, 地骨皮, 杏仁去皮尖, 馬兜鈴, 甘草, 等分。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後溫服。

清肺消毒化痰湯一四八
治疹後喘嗽, 聲音不清, 不思飲食, 眼目不清, 唇口乾燥。 牛蒡子, 防風, 荊芥穗, 貝母, 各五分。 連翹, 黃芩, 前胡, 茯苓, 各七分。 桔梗, 枳殼, 各一錢。 甘草, 三分。 右水一鍾, 煎五分, 作十餘次徐服之。

清金降火湯一四九
治疹後肺熱聲啞欬喘。 當歸, 白芍藥酒炒, 生地黃酒洗, 瓜蔞仁, 白茯苓, 陳皮, 貝母去心, 甘草, 麥門冬, 桑白皮, 枯芩酒炒, 山梔炒, 玄參, 杏仁去皮尖, 蘇梗, 天門冬, 黃連炒, 石膏。 右等分, 加薑一片, 水煎服。

二母散百五十
方在寒陣四九。 治肺熱欬嗽, 及疹後嗽甚者。

透斑和中湯一五一
治疹瘡二三日泄瀉。 升麻, 乾葛, 豬苓, 澤瀉, 陳皮, 半夏, 川芎, 茯苓, 各七分。 前胡, 桔梗, 各一錢。 柴胡, 錢半。 甘草, 三分。 右加生薑三片, 水一鍾, 煎至五分, 作數次徐服之。

解毒化滯湯一五二
治疹後喫食太早, 咬指甲, 撕口唇, ?眼毛, 看手, 咬人等證。 防風, 荊芥, 枳殼, 神?炒, 麥芽炒, 各五分。 連翹, 黃芩, 茯苓, 前胡, 各七分。 桔梗, 一錢。 山楂, 甘草, 各三分。 右水一鍾, 煎五分, 作十餘次徐徐服之。

大青湯一五三
解斑疹大毒良方。 生地黃, 石膏, 玄參, 地骨皮, 知母, 木通, 甘草, 青黛, 荊芥穗, 各等分。 右水一盞, 加淡竹葉十二片, 煎七分。 溫服, 無時。

羚羊角散一五四
治小兒斑疹後, 餘毒不解, 上攻眼目, 羞明雲翳, 眵淚俱多, 紅赤腫閉。 羚羊角鎊, 黃耆, 黃芩, 草決明, 車前子, 升麻, 防風, 大黃, 芒硝, 等分。 水一盞, 煎半盞, 稍熱服。

羌菊散一五五
治痘疹熱毒上攻, 眼目生翳并暴赤羞明。 羌活, 甘菊花, 蟬蛻, 蛇蛻, 防風, 穀精草, 木賊, 甘草, 白蒺藜, 山梔子, 大黃, 黃連, 沙苑蒺藜, 等分。 右為末。 每服一錢, 清米湯調下。


--------------------------------------------------------------------------------

以下通用方
人參理中湯一五六
方在熱證一。 治脾胃虛寒諸證。

六物煎一五七
方在新因二十。 治痘疹血氣不足, 隨證加減用。

六氣煎一五八
方在新因二一。 治痘瘡氣虛, 癢?倒陷。

九味異功煎一五九
方在新因二二。 治痘瘡虛陷, 寒戰咬牙, 虛寒諸證。

柴歸飲百六十
方在新因十五。 治痘瘡初起, 托散妙劑。

柴葛煎一六一
方在新因十八。 治痘瘡表裏俱熱, 敗毒養陰。

疏邪散一六二
方在新因十六。 治痘瘡初起, 表邪強實者。

五積散一六三
方在散陣三九。 溫散寒邪。

四順清涼飲一六四
方在攻陣二五。 治血脈壅熱, 大便秘結。

涼血養榮煎一六五
方在新因十七。 治痘瘡血虛血熱, 地紅熱渴。

搜毒煎一六六
方在新因十九。 解痘疹熱毒, 紫黑乾枯。

犀角地黃湯一六七
方在寒陣七九。 治痘疹血熱諸證。

仲景黃芩湯一六八
方在寒陣百五。 治熱利。

透邪煎一六九
方在新因二三。 治痘疹初熱未出者, 宜此蘇表達邪。

化斑湯百七十
方在寒陣三。 治陽明熱渴, 化斑除煩。

小柴胡湯一七一
方在散陣十九。 散肝膽經表邪, 往來寒熱。

益元散一七二
方在寒陣百十二。 解煩熱, 止渴, 利小水。

四苓散一七三
方在和陣一八七。 利小水, 去濕滯。

導赤散一七四
方在寒陣一二二。 降心火及小腸熱證。

景岳全書卷之六十三終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