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血證論 >> 正文

血證論-卷一陰陽水火氣血論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22:39:11

人之一身, 不外陰陽, 而陰陽二字, 即是水火, 水火二字, 即是氣血, 水即化氣, 火即化血, 何以言水即化氣哉, 氣著於物, 復還為水, 是明驗也, 蓋人身之氣, 生於臍下丹田氣海之中, 臍下者腎, 與膀胱水所歸宿之地也, 此水不自化為氣, 又賴鼻間吸入天陽, 從肺管引心火, 下入於臍之下, 蒸其水使化為氣, 如易之坎卦, 一陽生於水中, 而為生氣之根, 氣既生, 則隨太陽經脈為布護於外, 是為衛氣, 上交於肺, 是為呼吸, 五臟六腑, 息以相吹, 止此一氣而已, 然氣生於水, 即能化水, 水化於氣, 亦能病氣, 氣之所至, 水亦無不至焉, 故太陽之氣達於皮毛則為汗, 氣挾水陰而行於外者也, 太陽之氣, 上輸於肺, 膀胱賢中之水陰, 即隨氣升騰, 而為津液, 是氣載水陰而行於上者也, 氣化於下, 則水道通而為溺, 是氣行水亦行也, 設水停不化, 外則太陽之氣不達, 而汗不得出, 內則津液不生, 痰飲交動, 此病水而即病氣矣, 又有肺之制節不行, 氣不得降, 因而癃閉滑數, 以及腎中陽氣, 不能鎮水, 為飲為瀉, 不一而足, 此病氣即病水矣, 總之氣與水, 本屬一家, 治氣即是治水, 治水即是治氣, 是以人參補氣, 以其生於北方, 水中之陽, 甘寒滋潤, 大生津液, 津液充足, 而肺金濡潤, 肺主氣, 其葉下垂, 以納氣, 得人參甘寒之陰, 內具陽性, 為生氣化水之良品, 故氣得所補益焉, 即如小柴胡, 仲景自注云, 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氣因和, 是通津液, 即是和胃氣, 蓋津液足, 則胃上輸肺, 肺得潤養, 其葉下垂, 津液又隨之而下, 如雨露之降, 五臟戴澤, 莫不順利, 而濁陰全消, 亢陽不作, 肺之所以制節五臟者如此, 設水陰不足, 津液枯竭, 上則痿欬, 無水以濟之也, 下則閉結。

制節不達於下也, 外則蒸熱, 水陰不能濡於肌膚也, 凡此之證, 皆以生水為治法, 故清燥救肺湯, 生津以補肺氣, 豬苓湯, 潤利以除痰氣, 都氣丸, 補水以益腎氣, 即如發汗, 所以調衛氣也, 而亦戒火攻以傷水陰, 故用白芍之滋陰, 以啟汗原, 用花粉之生津, 以救汗液, 即此觀之, 可知滋水即是補氣, 然補中益氣湯, 六君子, 腎氣丸, 是皆補氣之方也, 何以絕不滋水哉, 蓋無形之水陰, 生於下而濟於上, 所以奉養是氣者也, 此水則宜滋, 有形之水質, 入於口而化於下, 所以傳道是氣者也, 此水則宜瀉, 若水質一停, 則氣便阻滯, 故補中湯, 用陳朮以制水, 六君子, 用苓半以利水, 賢氣丸, 亦用利水之藥, 以佐桂附, 桂附以氣藥化水, 苓澤即以利水之藥以化氣, 真武湯尤以朮苓利水為主, 此治水之邪, 即以治氣, 與滋水之陰, 即以補氣者, 固并行而不悖也, 旦水邪不去, 則水陰亦不能生, 故五苓散去水邪, 而即能散津止渴, 並能發汗退熱, 以水邪去, 則水陰布故也, 然水陰不滋, 則水邪亦不能去, 故小柴胡通達津液, 而即能下調水道, 總見水行則氣行, 水止則氣止, 能知此者, 乃可與言調氣矣, 何以言火即化血哉, 血色, 火赤之色也。

火者心之所主化, 生血液, 以濡周身, 火為陽, 而生血之陰, 即賴陰血以養火, 故火不上炎, 而血液下注, 內臟於肝, 寄居血海, 由衝任帶三脈, 行達周身, 以溫養肢體, 男子則血之轉輸, 無從覘驗, 女子則血之轉輸, 月事時下, 血下注於血海之中, 心火隨之下濟, 故血盛而火不亢烈, 是以男子無病, 而女子受胎也, 如或血虛, 則肝失所藏, 本旺而愈動火, 心失所養, 火旺而益傷血, 是血病即火病矣, 治法宜大補其血, 歸地是也, 然血由火生, 補血而不清火, 則火終亢而不能生血, 故滋血必用清火諸藥, 四物湯所以用白芍, 天王補心湯, 所以用二冬, 歸脾湯所以用棗仁, 仲景灸甘草湯, 所以用二冬阿膠, 皆是清水之法, 至於六黃湯, 四生丸, 則又以大瀉火熱為主, 是火化太過, 反失其化, 抑之即以培之, 清火即是補血, 又有火化不及, 而血不能生者, 仲景灸甘草湯, 所以有桂枝, 以宣心火, 人參養榮湯, 所以用遠志肉桂, 以補心火, 皆是補火生血之法, 其有血寒血庳者, 則用桂枝細辛艾葉乾薑等, 稟受火氣之藥, 以溫達之, 則知治火即是治血, 血與火原一家, 知此乃可與言調血矣, 夫水火氣血, 固是對子, 然亦互相維繫, 故水病則累血, 血病則累氣, 氣分之水陰不足, 則陽氣乘陰而干血, 陰分之血液不足, 則津液不下而病氣, 故汗出過多則傷血, 下後亡津液則傷血, 熱結膀胱則下血, 是水病而累血也, 吐血欬血, 必兼痰飲, 血虛則精竭水結, 痰凝不散, 失血家往往水腫, 瘀血化水, 亦發水腫, 是血病而兼水也, 蓋在下焦, 則血海膀胱, 同居一地, 在上焦, 則肺主水道, 心主血脈, 又並域而居, 在軀瞉外, 則汗出皮毛, 血循經脈, 亦相倚而行, 一陰一陽, 互相維繁, 而況運血者即是氣, 守氣者即是血, 氣為陽, 氣盛即為火盛, 血為陰, 血虛即是水虛, 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 人必深明此理, 而後治血理氣, 調陰和陽, 可以左右逢源, 又曰血生於心火, 而下藏於肝, 氣生於賢水, 而上主於肺, 其間運上下者, 脾也, 水火二藏, 皆係先天, 人之初胎, 以先天生後天, 人之既育, 以後天生先天, 故水火兩藏, 全賴於脾, 食氣入胃, 脾經化汁, 上奉心火, 心火得之, 變化而赤, 是之謂血, 故治血者, 必治脾為主, 仲景灸甘草湯, 皆是此義, 以及大黃下血, 亦因大黃秉土之色, 而大泄地道故也, 地黃生血, 亦因地黃秉土之潤, 而大滋脾燥故也, 其餘參?, 運血統血, 皆是補脾, 可知治血者, 必以脾為主, 乃為有要, 至於治氣, 亦宜以脾為主, 氣雖生於賢中, 然食氣入胃, 脾經化水, 下輸於腎, 腎之陽氣, 乃從水中蒸騰而上, 清氣升而津液四布, 濁氣降而水道下行, 水道下行者, 猶地有江河, 以流其惡也, 津液上升者, 猶土膏脈動, 而雨露升也, 故治氣者必治脾為主, 六君子湯, 和脾利水以調氣, 真武湯, 扶脾鎮水以生氣, 十棗陷胸等湯, 攻脾奪水以通氣, 此去水邪以補氣之法也, 又有水津不灌, 壯火食氣, 則用人參滋脾以益氣, 花粉清脾以和氣, 凡治氣者, 亦必知以脾為主, 而後有得也, 李東垣治病, 以氣為主, 故專主脾胃, 然用藥偏於剛燥, 不知脾不制水固宜燥, 脾不升津則宜滋, 氣分不可留水邪, 氣分亦不可無水津也, 朱丹溪治病以血為主, 故用藥偏於寒涼, 不知病在火臟宜寒涼, 病在土臟宜甘緩也, 此論不專為失血立說, 然治血者, 必先知之, 而後於調氣和血, 無差爽云。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