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教育 >> 正文

对新形势下本科临床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5 13:28:40

□ 蒋 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院校在连年“扩招”的大环境下,临床教学基地资源尤显紧缺。为了满足急剧增加的学生的临床教学需要,各大院校在既往附属医院的基础上,争建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及各种实习基地,而各基地的内涵建设却远远跟不上数量的扩增,基地之间没有协作和竞争意识,学校对新基地难以落实监控和评估。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实施,我国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观念,不可避免地对临床实践教学带来新的冲击。一定程度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过程的高风险性将给“双师型”(教师、医师)的教师队伍带来更大的压力,例如,在带教中进行的问诊、体格检查和临床操作,若不注意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或欠缺“技巧”,可能随时遭遇拒绝或引发医疗纠纷。
  在新的教育、医疗形势下,本科临床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以顺应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就此,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明确实践性教学的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仅仅认识到临床教学是学习操作技能、巩固课堂理论的教学环节,而对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临床行为模式,如职业道德、处理医患关系、伦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缺乏探究,从而造成了目前普遍重智育、轻德育,重记忆、轻思考的现状。从事三级治疗的大型医院分科细化,继续教育机制较完备,能留在这些医院的毕业生应属幸运,而大部分毕业生则流向基层,进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则表现得缺乏实践能力,没有拓展意识,独立开展医疗活动的能力不足。如果毕业生进不了从事三级治疗工作的医院,而我们又没有为他们进入社区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做好准备,毕业生的去向问题将成为影响医学教育乃至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临床实践性教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理论功底、操作技能固然是最基本的要素,而医学职业价值观、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伦理、具有科学批判气息的新思维、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等也应该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人才培养内容。
  深化实践性教学的指导原则和内容
  近年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表现突出,随着政府加大解决力度,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成为医改的重点,基层服务需求将逐渐扩大,而宽口径的实践性教育面对医学全科,可增加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性,无疑是医学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本科临床实践性教学的指导原则可以体现在早(早接触临床)、新(创新性思维)、实(落实到具体病例上)、活(教学及效果评价形式)等4个方面。在教学层次和内容上,除了实验、临床见习、毕业实习,还可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护理、科研助理等,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内、外、妇、儿科外,还可加入心理学、伦理学、医疗法律、法规等内容。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加强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最迫切的问题在于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事实践教学一线的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对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而只有从观念上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对改革教学方法才可能具备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各大医学院校纷纷联合综合性大学举办高校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补习班以补上这宝贵的一课,在培训过程中,应该以教育观念更新为突破口,做好创新性实践教学师资的准备。其次,在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临床医学院的教师首先是医生,然后才是教师,自身规范的医疗行为是带好、教好学生的基本动作,而在现行制度下,规范的医疗行为也是对医生的自我保护。我们要教给学生高素质的、正规的东西,首先自己的言行必须规范,不单单是规范的技术性操作,还包括根据循证医学的规范原理使医疗过程透明化、与病人的沟通等等。
  以改革实践性教学体系为契机强化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指导原则、目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内容、效果考评等。通过在本科四年级学生中开办贴近临床学科的专业方向小班,以新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如见习时数大幅增加、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本科四、五年级时得到相对强化的实践性教育。这些实践已经在我院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在实施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临床学科的发展如何推动教学改革,充实教学内涵;现行实习评价体系在界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职业价值观、交流技巧等方面较为困难;缺乏鼓励“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赏罚机制等。希望通过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一教学体系,为医学院校宏观管理者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提供值得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发挥临床医学院校“学院兼医院”的双关效益,加速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的医学教育环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谐前进。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