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临床报道 >> 正文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便血25例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河北中医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9 15:42:35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便血;中药疗法;投药,口服;灌肠

  大便呈血性黏液便或血水样便。2004-03—2006-09,笔者应用中药口服及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便血2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符合《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1]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①血性黏液便或血水样便;②结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直肠广泛性黏膜水肿、充血、粗糙,呈点片状溃疡面,质脆渗血;③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里急后重; ④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止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⑤排除细菌性痢疾、结肠克隆病、肠结核、直肠息肉等疾病。

  1.2  临床分型标准[1]  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者;复发型:症状较轻,治疗前后常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与发作期交替发生。

  1.3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7~75岁,其中<40岁18例;初发型16例,复发型9例;轻者(每日排便5~10次)17例;重者(每日排便10~20次)8例。

  1.4  治疗方法  予中药汤剂口服及灌肠。基本方:山药30 g,地榆炭20 g,茜草炭15 g,蒲黄炭15 g,三七15 g,赤石脂30 g,甘草10 g。初发型,证见便血紫红,腹痛拒按,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为大肠湿热,加大黄炭12 g、黄连12 g、白头翁15 g;复发型多久病体质消瘦,面色无华,便血血色淡红或血水样便,舌淡,苔薄白,脉弱为脾肾阳虚,加补骨脂15 g、茯苓20 g、焦白术15 g。每日1剂,前2煎各取汁300 mL,混合后分2次口服。第3煎浓缩取汁100 mL,过滤后分2次灌肠,灌肠前排空大便,采取左侧卧位,将导管插入肛门内约20 cm,药液温度38~40℃,以30滴/min的速度滴注,于药物滴注之后卧床,一般保留时间不少于2 h。痊愈后可口服补脾益肠丸(广州陈李济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2627),每次6 g,每日3次,服用2个月以巩固疗效。

  1.5  疗效标准[1]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大便常规检查正常。

  2  结果
   
  治疗1~3日,便血量、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血便消失时间3~8日;21日均痊愈。观察1~3年复发2例,仍用前方治疗痊愈。

  3  典型病例
   
  李某,女,37岁。2006-07-21初诊。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质稀带黏液。近4日加重,大便呈血水样,每日排便5~7次,伴腹痛、里急后重,苔黄厚,脉弱。结肠镜检查:直肠、乙状结肠水肿,色潮红,黏膜粗糙呈颗粒状,多处点片状溃疡面渗血。证属大肠湿热。治宜清热利湿,止血生肌。药物组成:山药30 g,黄连12 g,白头翁15 g,地榆炭15 g,茜草炭15 g,炒蒲黄15 g,三七粉10 g,赤石脂30 g。每日1剂,前2煎混合后分2次口服,第3煎浓缩取汁100 mL,过滤后分2次灌肠。1日后便血量明显减少,大便质稀,每日2次。5日后诸症俱瘥,继续用药1周。后改为补脾益肠丸口服巩固2个月,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势紧急。初发型,多属大肠湿热,证见便血紫红,腹痛拒按,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可兼见口苦、口臭、身热。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化瘀生肌。复发型,多为久病体弱,脾肾阳虚所致,证见便血血色淡红,面色无华,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薄白,脉弱。治宜补脾健肾,涩肠止血,生肌敛疮。应用中药口服加灌肠方法,治疗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方中山药性甘平,健脾补肾止泻;地榆炭、三七、茜草炭、蒲黄炭化瘀止血生肌,炒炭加强止血作用,使药性平和;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涩肠止泻、化瘀止血、生肌敛疮之功。大肠湿热者加大黄炭、黄连、白头翁以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脾肾虚者加补骨脂、茯苓、焦白术以温肾健脾。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方面可避免口服药经胃肠道吸收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首过效应及对肝脏的影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且药物直达肠道病变部位,可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补脾益肠丸有补脾健运、固涩止泻、止血止痛之功,长期服用可恢复机体胃肠的正常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84.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