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视点 >> 正文

继承和创新都是为了中医的发展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17 17:33:22

  传授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医教育登堂入室,进入正规的大学教育,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医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中医的大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成规模的中医高等教育,中医临床服务的扩大与广泛使用是不可能的。在形成中医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对传统中医知识和经验的整合和系统化,完成教学大纲的设计、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才能使中医学院式教学成为可能,并逐渐形成规模。但是,这个整合的过程必然会受到参与者团队或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可能在把浩瀚的中医古典文献、众多的学派观点,和大量的个体经验的归纳、筛选、取舍和总结的过程中,引起偏差。这种偏差又可能会造成某些重要知识的丢失或失真。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第一届中医学院毕业生开始的学院派都是在《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加上中药、方剂和经典的框架模式下培养的。学院派的知识结构与千百年来流行的师徒传授方式学习中医者的知识有一定的差异。学院派的基础知识应该比师承派更全面。这种全面来自于上面提到的编制产生的学科和教科书。传统的师徒授受模式的基础知识多来自于师父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相比之下,师承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难免会有些局限或偏颇。然而,理论知识的局限,并不表示师承派没有某些理论上的特殊理解和实践中的真才实效。同样,如果在学科和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过程中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知识丢失或失真,学院派所接受的知识也会局限在教科书和课程规定的范围内,并不一定能保证不失真地掌握传统中医的全部精华和优势。另外,个体化的师徒授受,使学员往往在起步阶段即接触临床。学院派学生一般需要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后才能进入临床。临床与理论教学安排和比重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二者在知识结构与临床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诊治手段、对象等的变化及影响

  由于诊治对象可能来自于扩大的地域范围,现代中医师已经不能像古代医师那样通过对诊治对象的生活环境、习俗,和当地疾病谱的熟悉和了解来协助诊断和治疗。随着中医进入各级医院,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大量引入中医临床过程。结合应用现代医疗手段,提高了中医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的需要。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中医本身的诊断治疗方法在中医师临床思维过程中和在整个诊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分量,应当引起关注。在使用现代医学诊治的同时,中医不应该只是附加的点缀。中医所承担的角色不应该仅仅是在要求病人做各种现代医学检查的同时,简单地把把脉,看看舌;或在病人采取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加点中药针灸。现代中医临床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医学发展的成果是无可非议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