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第 3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8:19:18
苦辛, 氣大溫, 性燥而降。 能固下元, 暖水臟, 治下焦無火, 精滑帶濁, 諸冷頑痺, 脾腎虛寒而為溏泄下痢。 以其煖腎固精, 所以能療腰膝痠疼, 陰冷囊濕, 縮小便, 煖命門小腹, 止腹中疼痛腎泄。 以其性降, 所以能納氣定喘。 惟其氣辛而降, 所以氣虛氣短, 及有煩渴眩運者, 當少避之, 即不得已, 用於丸中可也。 忌羊肉, 芸薹。

木香八六
味苦辛, 性溫。 氣味俱厚, 能升能降, 陽中有陰。 行肝脾肺氣滯如神, 止心腹?氣痛甚捷。 和胃氣, 止吐瀉霍亂; 散冷氣, 除脹疼呃逆。 治熱痢可佐芩, 連, 固大腸火煨方用。 順其氣, 癥積惡逆自除; 調其氣, 安胎月經亦用。 亦治疫癘溫瘧, 亦殺蠱毒鬼精。 若下焦氣逆諸病, 亦可縮小便, 亦能通秘結, 亦能止氣逆之動血, 亦能消氣逆之癰腫。

藿香八七
味辛微甘, 氣溫。 氣味俱薄, 陽也, 可升可降。 此物香甜不峻, 善快脾順氣, 開胃口, 寬胸膈, 進飲食, 止霍亂嘔吐, 理肺化滯。 加烏藥等劑, 亦能健脾; 入四君同煎, 能除口臭。 亦療水腫, 亦解酒穢。

香附八八
味苦辛微甘, 氣溫。 氣味俱厚, 陽中有陰, 血中氣藥也。 專入肝膽二經, 兼行諸經之氣。 用此者, 用其行氣血之滯。 童便炒, 欲其下行; 醋炒, 則理氣痛。 開六鬱, 散寒邪, 利三焦, 行結滯, 消飲食痰涎, 痞滿腹脹, 胕腫腳氣, 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 療霍亂吐逆, 氣滯泄瀉, 及吐血下血尿血, 婦人崩中帶下, 經脈不調, 胎前產後氣逆諸病。 因能解鬱, 故曰婦人之要藥。 然其味辛而動, 若陰虛躁熱而汗出血失者, 概謂其要, 則大誤矣。 此外, 凡癰疽瘰?瘡瘍, 但氣滯不行者, 皆宜用之為要藥。

砂仁八九
味辛微苦, 氣溫。 和脾行氣, 消食逐寒, 除霍亂, 止惡心。 消脹滿, 安氣滯之胎; 卻腹痛, 治臟寒之瀉。 止小便洩痢, 快胸膈開痰。 平氣逆欬嗽, 口齒浮熱; 止女子崩中, 鬼氣奔豚。 欲其溫暖, 須用炒研。 入肺腎膀胱, 各隨使引。 亦善消化銅鐵骨哽。

紫蘇九十
味辛, 氣溫。 氣味香竄者佳。 用此者, 用其溫散。 解肌發汗, 祛風寒甚捷; 開胃下食, 治脹滿亦佳。 順氣宜用, 口臭亦辟, 除霍亂轉筋, 祛腳氣, 通大小腸, 消痰利肺, 止痛溫中, 安胎定喘, 解魚蟹毒, 治蛇犬傷。 或作羹, 或生食俱可。 梗, 能順氣, 其性緩, 體虛者可用。 子, 性潤而降, 能潤大便, 消痰喘, 除五膈, 定霍亂, 順氣滯。

薄荷九一
味辛微苦, 氣微涼。 氣味俱輕, 升也, 陽也。 其性涼散, 通關節, 利九竅, 乃手厥陰, 太陰經藥。 清六陽會首, 散一切毒風, 治傷寒頭痛寒熱, 發毒汗, 療頭風腦痛, 清頭目咽喉口齒風熱諸病, 除心腹惡氣脹滿霍亂, 下氣消食痰, 辟邪氣穢惡, 引諸藥入營衛, 開小兒之風涎, 亦治瘰?癰腫瘡疥風瘙癮疹。 作菜食之除口氣, 擣汁含漱, 去舌胎語澀, 揉葉塞鼻止?血。 亦治蜂螫蛇傷。 病新痊者忌用, 恐其泄汗亡陽。

荊芥九二
味辛苦, 氣溫。 氣厚味薄, 浮而升, 陽也。 用此者, 用其辛散調血, 能解肌發表, 退寒熱, 清頭目, 利咽喉, 破結氣, 消飲食, 通血脈, 行瘀滯, 助脾胃, 辟諸邪毒氣, 醒酒逐濕, 療頭痛頭旋, 脊背疼痛, 手足筋急, ?痺腳氣, 筋骨煩疼, 風濕疝氣, 止下血血痢, 崩淋帶濁。 若產後中風強直, 宜研末酒服甚妙。 擣爛醋調, 傅疔瘡腫毒最佳, 亦鼠?, 瘰?, 血風, 瘡疥必用之要藥。

白芷九三
味辛, 氣溫。 氣厚味輕, 升也, 陽也。 其性溫散敗毒, 逐陽明經風寒邪熱, 止頭痛頭風頭眩, 目痛目癢淚出, 散肺經風寒, 皮膚斑疹燥癢, 治鼻鼽鼻淵, 齒痛眉稜骨痛, 大腸風秘, 腸風尿血。 其氣辛香達表, 故治瘡瘍排膿止癢定痛, 托癰宜肺癰瘰?痔?, 長肉生肌。 炒黑用之, 提女人血崩, 漏下赤白, 血閉陰腫。 欲去?斑, 宜以生用, 可作面脂。 亦治蛇傷砒毒, 金瘡傷損。

香薷九四
味苦辛, 氣寒。 氣輕, 能升能降。 散暑熱霍亂, 中脘絞痛, 小便澀難, 清肺熱, 降胃火, 除躁煩, 解鬱滯。 為末水服, 可止鼻?。 煮汁頓飲, 可除風熱轉筋, 去口臭。 濕熱水腫者可消, 中寒陰臟者須避之。

益智九五
氣味辛溫。 能調諸氣, 辟寒氣, 治客寒犯胃, 煖胃和中, 去心腹氣滯疼痛, 理下焦虛寒, 溫腎氣, 治遺精餘瀝夢泄, 赤白帶濁。 及夜多小便者, 取二十餘枚, 研碎, 入鹽少許, 同煎服之, 有奇驗。 此行陽退陰之藥, 凡脾寒不能進食, 及三焦命門陽氣衰弱者皆宜之。 然其行性多, 補性少, 必兼補劑用之斯善。 若單服多服, 未免過於散氣。

鬱金九六
味苦辛, 氣溫。 善下氣, 破惡血, 去血積, 止吐血衄血, 血淋尿血, 及失心癲狂蠱毒。 單用治婦人冷氣血積, 結聚氣滯, 心腹疼痛, 及產後敗血衝心欲死, 或散或丸, 或以韭汁, 薑汁, 童便, 井花水俱可, 隨宜調服。 若治痔漏腫痛, 宜水調敷之。 耳內腫痛, 宜水調灌入, 少頃傾出即可愈。

薑黃九七
味苦辛, 性熱。 善下氣破血, 除心腹氣結氣脹, 冷氣食積疼痛, 亦治癥瘕血塊, 通月經, 產後敗血攻心, 及撲損瘀血, 祛邪辟惡, 散風熱, 消癰腫。 功與鬱金稍同, 而氣味則尤烈。

澤蘭九八
味微苦微辛。 善清血和血, 治吐血衄血, 療婦人產前產後諸血不調, 破宿血, 除腹痛, 清新血, 利關節, 通水道, 除癥瘕, 消撲損瘀血, 并治金瘡癰腫瘡膿。 用在清和, 故為婦人要藥。

本九九
味甘辛, 性溫。 氣厚味薄, 升也, 陽也。 療諸惡風鬼注, 除太陽頂巔頭痛, 大寒犯腦, 痛連齒頰, 及鼻面皮膚酒齇?刺, 風濕泄瀉, 冷氣腰疼, 婦人陰中風邪腫痛。 此足太陽經風癇霧露瘴疫之要藥。

蓽茇一百
味辛, 大熱, 陽也, 浮也。 入手足陽明, 亦入肝腎。 善溫中下氣, 除胃冷, 辟陰寒, 療霍亂心腹疼痛, 冷痰嘔逆吞酸, 及虛寒瀉痢腸鳴。 其味大辛, 須同參, 朮, 歸, 地諸甘溫補劑用之尤效。 為末搐鼻, 可解偏風頭痛; 揩齒可殺牙痛牙蟲。 又牛乳煎治唐太宗氣痢方, 詳列痢疾門。

良薑百一
子名紅豆蔻。 味辛熱, 純陽, 浮也。 入足太陰陽明。 治胃中逆冷, 嘔吐清水, 惡心霍亂, 氣寒腹痛, 解酒毒, 消宿食, 健脾胃, 寬噎膈, 除反胃, 破冷癖, 解瘴瘧, 療轉筋瀉痢。 同草豆蔻煎飲, 亦治口臭。 子名紅豆蔻, 治用略同。

三棱百二
氣味苦平, 能行血中之氣。 善破積氣, 逐瘀血, 消飲食脹滿, 氣滯腹痛, 除?癖癥瘕, 積聚結塊, 通月水, 亦墮胎及產後惡血, 撲損瘀血, 并治瘡腫堅硬。 制宜醋浸炒熟入藥。 此與蓬朮稍同, 但蓬朮峻而此則差緩耳。

蓬朮百三
一名蓬莪茂。 味苦辛, 氣溫, 有小毒。 走肝經。 善破氣中之血, 通月經, 消瘀血, 療跌撲損傷血滯作痛。 在中焦攻飲食氣滯不消, 胃寒吐酸膨脹; 在下焦攻奔豚?癖, 冷氣積聚, 氣腫水腫。 制宜或酒或醋炒用, 或入灰火中煨熟搗切亦可。 但其性剛氣峻, 非有堅頑之積不宜用。

蛇床子百四
味微苦, 氣辛, 性溫。 乃少陽三焦命門之藥。 辛能去風, 暖能溫腎, 故可溫中下氣, 和關節, 除疼痛, 開鬱滯, 療陰濕惡瘡疥癬, 縮小便, 去陰汗, 止帶濁, 逐寒疝, 漱齒痛。 治男子陽痿腰疼, 大益陽事; 女人陰中腫痛, 善暖子宮。 男婦陽衰無子, 小兒驚癇撲傷俱可服。 去皮殼微炒用之。 凡治外證瘙癢, 腫痛風瘡, 俱宜煎湯薰洗, 亦可為末摻敷, 俱宜生用。


--------------------------------------------------------------------------------

蔓草部
天門冬百五
味苦微甘, 氣大寒。 味厚氣薄, 沉也, 陰也。 入肺腎兩經, 除虛勞內熱。 其味苦寒, 故上定熱喘, 下去熱淋, 苦殺三蟲, 潤滋骨髓, 解渴除煩, 消痰止嗽, 降火保肺, 退熱滋陰, 大潤血熱燥結。 虛寒假熱, 脾腎溏泄最忌。 使宜貝母, 地黃。 去皮去心方用。

兔絲子百六
味甘辛, 氣微溫。 其性能固, 入肝脾腎三經。 先用甜水淘洗淨, 浸脹, 次用酒漬, 煮熟晒乾, 炒之更炒。 補髓添精, 助陽固泄, 續絕傷, 滋消渴, 縮小便, 止夢潰帶濁餘瀝, 煖腰膝寒疼, 壯氣力筋骨, 明目開胃, 進食肥肌, 禁止鬼交, 尤安夢寐。 湯液丸散, 任意可用, 古人不入煎劑, 亦一失也。 欲止消渴, 煎湯任意飲之。

五味子百七
皮甘肉酸, 性平而斂; 核仁味辛苦, 性溫而煖, 俱兼鹹味, 故名五味。 入肺, 腎二經。 南者治風寒欬嗽, 北者療虛損勞傷。 整用者用其酸, 生津解渴, 止瀉除煩, 療耗散之肺金, 滋不足之腎水, 能收斂虛火, 亦解除酒毒。 敲碎者用其辛溫, 補元陽, 壯筋骨, 助命門, 止霍亂。 但感寒初嗽當忌, 恐其斂束不散。 肝旺吞酸當忌, 恐其助木傷土。

何首烏百八
味甘澀微苦, 陰中有陽, 性溫。 此其甘能補, 澀能固, 溫能養陽。 雖曰肝腎之藥, 然白者入氣分, 赤者入血分, 凡血氣所在, 則五陰之臟何所不至? 故能養血養神助氣, 壯筋骨, 強精髓, 黑鬚髮, 亦治婦人帶濁失血, 產後諸虛等疾。 第其性效稍緩, 暫服若不甚顯, 必久服之, 誠乃延年益壽, 滋生助嗣之良劑。 至如斷瘧疾, 安久痢, 活血治風, 療癰腫瘰?, 風濕瘡瘍, 及一切冷氣腸風宿疾, 總由其溫固收斂之功, 血氣固則真元復, 真元復則邪自散也。 故唐之李翱著有[何首烏傳], 即李時珍亦曰此物不寒不燥, 功在地黃, 門冬之上, 誠非誣也。 若其制用之法, 則有用黑豆層鋪, 九蒸九晒者; 有單用米泔浸三宿, 切焙為末而用者; 有用壯健人乳拌晒三次, 生杵為末而用者。 總之, 生不如熟, 即單用米泔浸透, 蒸之極熱則善矣, 或不必人乳與豆也。 服此之後, 須忌生蘿蔔并諸血敗血等物。

栝蔞仁百九
味甘, 氣寒。 氣味俱厚, 性降而潤。 能降實熱痰涎, 開鬱結氣閉, 解消渴, 定脹喘, 潤肺止嗽。 但其氣味悍劣善動, 惡心嘔吐, 中氣虛者不宜用。 [本草]言其補虛勞, 殊為大謬。

天花粉百十
即栝蔞根。 味苦, 性寒。 氣味頗輕, 有升有降, 陰中有陽。 最涼心肺, 善解熱渴, 大降膈上熱痰, 消乳癰腫毒痔?瘡癤, 排膿生肌長肉, 除跌撲瘀血, 通月水, 除狂熱, 去黃疸, 潤枯燥, 善解酒毒, 亦通小腸, 治肝火疝痛。

金銀花百十一
一名忍冬。 味甘, 氣平, 其性微寒。 善於化毒, 故治癰疽腫毒瘡癬, 楊梅風濕諸毒, 誠為要藥。 毒未成者能散, 毒已成者能潰。 但其性緩, 用須倍加。 或用酒煮服, 或搗汁摻酒頓飲, 或研爛拌酒厚敷。 若治瘰?, 上部氣分諸毒, 用一兩許, 時常煎服, 極效。

葛根百十二
味甘, 氣平寒。 氣輕於味, 浮而微降, 陽中微陰。 用此者, 用其涼散, 雖善達諸陽經, 而陽明為最。 以其氣輕, 故善解表發汗。 凡解散之藥多辛熱, 此獨涼而甘, 故解溫熱時行疫疾, 凡熱而兼渴者, 此為最良, 當以為君而佐以柴, 防, 甘, 桔極妙。 尤散鬱火, 療頭痛, 治溫瘧往來, 瘡疹未透, 解酒除煩, 生津止渴, 除胃中熱狂, 殺野葛, 巴豆, 毒箭, 金瘡等傷。 但其性涼, 易於動嘔, 胃寒者所當慎用。

茜草百十三
亦名過山龍。 味苦甘, 氣微寒。 陰中微陽, 血中要藥。 其味苦, 故能行滯血; 其性涼, 故能止動血。 治勞傷吐?時來, 除虛熱漏崩不止, 亦通經滯, 又療乳癰, 散跌撲血凝瘀聚, 解蠱毒敗血爛肝, 凡諸血熱血瘀, 並建奇功。 若女人經血不通, 以一兩酒煎服之, 一日即通, 甚效。 若氣虛不攝血, 及脾寒者勿用。

土茯苓百十四
一名仙遺糧, 味甘淡, 性平。 能健脾胃, 強筋骨, 去風濕, 利關節, 分水道, 止瀉痢, 治拘攣骨痛, 療癰腫喉痺, 除周身寒濕惡瘡, 尤解楊梅瘡毒, 及輕粉留毒, 潰爛疼痛諸證。 凡治此者, 須忌茶, 酒, 牛, 羊, 雞, 鵝, 及一應發風動氣等物。

使君子百十五
味甘, 氣溫, 有小毒, 性善殺蟲。 治小兒疳積, 小便白濁。 凡大人小兒有蟲病者, 但於每月上旬, 侵晨空腹食數枚, 或即以殼煎湯嚥下, 次日蟲皆死而出也。 或云七生七煨食, 亦良。 或云一歲食一枚。 食後忌飲熱茶, 犯之即作瀉。 凡小兒食此, 亦不宜頻而多, 大約性滑, 多則能傷脾也。 李時珍曰: 凡殺蟲藥多是苦辛, 惟使君子, 榧子甘而殺蟲, 亦異也。 但使君子專殺蚘蟲, 榧子專殺寸白蟲耳。

牽牛百十六
一名黑丑, 味苦辛, 熱, 氣雄烈, 性急疾, 有毒。 下氣逐水, 通大小便, 善走氣分, 通水道, 消氣實氣滯水腫, 攻癥積, 落胎殺蟲, 瀉蟲毒, 去濕熱痰飲, 開氣秘氣結。 古方多為散丸, 若用救急, 亦可佐群藥煎服。 然大泄元氣, 凡虛弱之人須忌之。

防己百十七
味苦, 性寒, 陰也, 降也。 去濕熱水腫, 利大小便, 解諸經熱壅腫痛, 濕熱腳氣, 通九竅熱閉, 逐膀胱肝腎濕熱, 及熱毒諸瘡, 濕熱生蟲等證。

萆薢百十八
味微甘而淡, 氣溫。 能溫腎去濕, 理陰痿陰寒, 失溺白濁, 莖中作痛, 及四肢癱瘓不隨, 周身風濕惡瘡。 性味純緩, 用宜大劑。

鉤藤百十九
味微甘微苦, 性微寒。 能清手厥陰之火, 足厥陰, 足少陽之風熱, 故專理肝風相火之病。 凡大人小兒驚癇眩運, 斑疹天釣, 頭旋煩熱等證, 用之而風靜火息, 則諸證自除矣。

山豆根百二十
味大苦, 大寒。 解諸藥熱毒, 消癰腫瘡毒, 殺寸白諸蟲。 含而嚥汁, 解咽喉痺痛。 研末湯服五七分, 解內熱喘滿腹脹。 磨汁服, 解熱厥心痛。 研汁塗諸熱毒熱瘡腫痛, 及諸蟲熱毒所傷。

威靈仙百二一
味微辛微鹹, 性溫, 可升可降, 陰中陽也。 善逐諸風, 行氣血, 走經絡, 宣通五臟, 去腹內冷滯, 心膈痰水, 癥瘕?癖, 氣塊積聚, 膀胱宿水, 腰膝肢體冷痛, 亦療折傷。 此藥性利善走, 乃治痛風之要藥, 故崔元亮言其去眾風, 通十二經脈, 朝服暮效。 其法采得根, 陰乾月餘, 搗末, 溫酒調服一錢匕, 空腹服之; 如人本性殺藥, 可加及六錢, 微利兩行則減之, 病除乃停藥。 其性甚善, 不觸諸藥, 但惡茗及?湯。 李時珍曰: 威靈仙辛能泄氣, 鹹能泄水, 故於風濕痰飲之病, 氣壯者服之有捷效。 其性大抵峻利, 久服恐損真氣, 氣弱者亦不可服之。

馬兜鈴百二二
味微苦微辛, 性寒氣薄, 陰中微陽。 入手太陰肺經。 降肺火, 清肺氣, 除熱痰欬嗽, 喘急不得臥。 多用則作吐。 凡蠱毒蛇毒於飲食中得之, 咽中如有物, 嚥不下, 吐不出者, 以此一兩煎湯服之, 即毒從吐出。 若治痔?腫痛, 用馬兜鈴於瓶中燒煙薰病處良。

青木香百二三
即馬兜鈴根, 亦名土木香, 味苦微辛, 性寒。 有毒, 能吐能利, 不可多服。 煮汁服, 可吐蠱毒, 鬼疰諸毒。 搗末水調, 塗疔腫熱毒蛇毒, 日三四次, 立瘥。 亦可傅瘙癢禿瘡。

白蘞百二四
味苦, 微寒, 性斂。 取根搗傅癰毒, 及面上瘡?, 刀箭傷, 湯火毒。 諸瘡不斂, 生肌止痛, 俱宜為末傅之。 若為丸散, 亦治眼目赤痛, 小兒驚癇, 婦人陰中腫痛, 赤白帶下。

木通百二五
亦名通草。 味苦, 氣寒, 沉也, 降也。 能利九竅, 通關節, 消浮腫, 清火退熱, 除煩渴黃疸, 治耳聾目痛, 天行時疾, 頭痛鼻塞目眩, 瀉小腸火鬱, 利膀胱熱淋, 導痰濕嘔噦, 消癰腫壅滯, 熱毒惡瘡, 排膿止痛, 通婦人血熱經閉, 下乳汁, 消乳癰血塊, 催生下胎。 若治小水急數疼痛, 小腹虛滿, 宜加?煎飲。 若治喉痺咽痛, 宜濃煎含嚥。


--------------------------------------------------------------------------------

毒草部
附子百二六
氣味辛甘, 醃者大鹹, 性大熱, 陽中之陽也。 有毒。 畏人參, 黃耆, 甘草, 黑豆, 綠豆, 犀角, 童便, 烏韭, 防風。 其性浮中有沉, 走而不守。 因其善走諸經, 故曰與酒同功。 能除表裏沉寒, 厥逆寒噤, 溫中強陰, 煖五臟, 回陽氣, 除嘔噦霍亂, 反胃噎膈, 心腹疼痛, 脹滿瀉痢, 肢體拘攣, 寒邪濕氣, 胃寒蚘蟲, 寒痰寒疝, 風濕麻痺, 陰疽癰毒, 久漏冷瘡, 格陽喉痺, 陽虛二便不通, 及婦人經寒不調, 小兒慢驚等證。 大能引火歸源, 制伏虛熱, 善助參, 耆成功, 尤贊朮, 地建效。 無論表證裏證, 但脈細無神, 氣虛無熱者, 所當急用。 故虞搏曰: 附子稟雄壯之質, 有斬關奪將之氣, 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 以追復散失之元陽; 引補血藥入血分, 以滋養不足之真陰; 引發散藥開腠理, 以驅逐在表之風寒; 引溫煖藥達下焦, 以祛除在裏之冷濕。 吳綬曰: 附子乃陰證要藥, 凡傷寒傳變三陰, 及中寒夾陰, 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 或厥冷脈沉細者, 尤急須用之, 有退陰回陽之力, 起死回生之功。 近世陰證傷寒往往疑似而不敢用, 直待陰極陽竭而用, 已遲矣。 且夾陰傷寒, 內外皆陰, 舍此不用, 將何以救之? 此二公之言, 皆至言也, 不可不察。 惟孕婦忌服, 下胎甚速。 合?涎塞耳, 亦可治聾。 辨製法: 附子製法, 稽之古者, 則有單用童便煮者, 有用薑汁鹽水者, 有用甘草, 黃連者, 有數味皆兼而用者, 其中宜否, 最當詳辨。 夫附子之性熱而剛急, 走而不守, 土人醃以重鹽, 故其味鹹而性則降。 今之所以用之者, 正欲用其熱性以回元陽, 以補脾腎, 以行參, 耆, 熟地等功, 若制以黃連, 則何以藉其回陽? 若制以鹽水, 則反以助其降性。 若制以童便, 則必不免於尿氣, 非惟更助其降, 而凡脾氣大虛者, 極易嘔噦, 一聞其臭, 便動惡心, 是藥未入口, 而先受其害, 且其沉降尤速, 何以達脾? 惟是薑汁一制頗通, 第其以辛助辛, 似欠和平, 若果直中陰寒等證, 欲用其熱, 此法為良; 至若常用而欲得其補性者, 不必用此。 又若煮法, 若不浸脹而煮, 則其心必不能熟, 即浸脹而煮, 及其心熟, 則邊皮已太熟而失其性矣; 雖破而為四, 煮亦不勻。 且煮者必有汁, 而汁中所去之性亦已多矣, 皆非制之得法者。 製法: 用甘草不拘, 大約酌附子之多寡而用。 甘草煎極濃甜湯, 先浸數日, 剝去皮臍, 切為四塊, 又添濃甘草湯浸二三日, 捻之軟透, 乃咀為片, 入鍋文火炒至將乾, 庶得生熟勻等, 口嚼尚有辣味, 是其度也。 若炒太乾, 則太熟而全無辣味, 并其熱性全失矣。 故制之太過, 則但用附子之名耳, 效與不效無從驗也。 其所以必用甘草者, 蓋以附子之性急, 得甘草而後緩; 附子之性毒, 得甘草而後解; 附子之性走, 得甘草而後益心脾; 附子之性散, 得甘草而後調營衛, 此無他, 亦不過濟之以仁而後成其勇耳。 若欲急用, 以厚紙包裹, 沃甘草湯, 或煨, 或炙, 待其柔軟, 切開, 再用紙包頻沃, 又炙, 以熟為度。 亦有用?裹而煨者亦通。 若果真中陰寒, 厥逆將危者, 緩不及制, 則單用炮附, 不必更用他製也。 辨毒, 附子之性, 剛急而熱, 制用失宜, 難云無毒, 故欲制之得法。 夫天下之制毒者, 無妙於火, 火之所以能制毒者, 以能革物之性。 故以氣而遇火, 則失其氣, 味而遇火, 則失其味, 剛者革其剛, 柔者失其柔。 故制附之法, 但用白水煮之極熟, 則亦全失辣味, 并其熱性俱失, 形如蘿蔔可食矣, 尚何毒之足慮哉? 今制之必用甘草者, 蓋欲存留其性而柔和其剛耳。 今人但知附子之可畏, 而不知太熟之無用也。 故凡食物之有毒者, 但制造極熟, 便當無害, 即河豚, 生蟹之屬, 諸有病於人者, 皆其欠熟而生性之未盡也。 故凡食物之有毒者, 皆可因此以類推矣。 至若藥劑之中, 有當煆煉而用者, 又何以然? 夫物之經火煆者, 其味皆鹹澀, 而所以用煆者, 非欲去其生剛之性, 則欲用其鹹澀之味, 而留性與不留性, 則其中各有宜否, 故凡當煆煉而用者, 皆可因此以類推矣。 又如藥之性毒者, 何可不避? 即如[本草]所云某有毒, 某無毒, 余則甚不然之, 而不知無藥無毒也。 故熱者有熱毒, 寒者有寒毒, 若用之不當, 凡能病人者, 無非毒也。 即如家常茶飯, 本皆養人之正味, 其或過用誤用, 亦能毒人, 而況以偏味偏性之藥乎? 但毒有大小, 用有權宜, 此不可不察耳。 矧附子之性, 雖云有毒, 而實無大毒, 但制得其法, 用得其宜, 何毒之有? 今之人不知其妙, 且并人參, 熟地而俱畏之。 夫人參, 熟地, 附子, 大黃, 實乃藥中之四維, 病而至於可畏, 勢非庸庸所濟者, 非此四物不可, 設若逡巡, 必誤乃事。 今人直至必不得已而後用附子, 事已無濟矣。 事無濟則反罪之, 將附子誠廢物乎? 嗟夫! 人之所以生者, 陽氣耳, 正氣耳。 人之所以死者, 陰氣耳, 邪氣耳。 人參, 熟地者, 治世之良相也; 附子, 大黃者, 亂世之良將也。 兵不可久用, 故良將用於暫; 亂不可忘治, 故良相不可缺。 矧夫附子雖烈, 而其性扶陽, 有非硝, 黃之比; 硝, 黃似緩, 而其性陰泄, 又非桂, 附可例。 華元化曰: 得其陽者生, 得其陰者死。 [內經]曰: 門戶不要, 是倉廩不藏也。 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 今之人履芒硝, 大黃若坦途, 視參, 附, 熟地為蛇蝎, 愚耶? 知耶?

白附子百二七
味甘辛, 大溫, 有小毒。 其性升, 能引藥勢上行。 辟頭風諸風, 冷氣心疼, 風痰眩暈, 帶濁, 療小兒驚風痰搐, 及面鼻遊風, ?斑風刺, 去面痕, 可作面脂, 亦治疥癬風瘡, 陰下濕癢, 風濕諸病。 凡欲入藥, 炮而用之。

大黃百二八
味苦, 氣大寒。 氣味俱厚, 陰中之陰, 降也。 有毒。 其性推陳致新, 直走不守。 奪土鬱壅滯, 破積聚堅癥, 療瘟疫陽狂, 除斑黃譫語, 滌實痰, 導瘀血, 通水道, 退濕熱, 開燥結, 消癰腫。 因有峻烈威風, 積垢蕩之頃刻。 欲速者生用, 湯泡便吞; 欲緩者熟用, 和藥煎服。 氣虛同以人參, 名黃龍湯; 血虛同以當歸, 名玉燭散。 佐以甘草, 桔梗, 可緩其行; 佐以芒硝, 厚朴, 益助其銳。 用之多寡, 酌人實虛, 假實誤用, 與鴆相類。

常山百二九
味大苦, 性寒, 有毒。 攻溫瘧痰瘧, 及傷寒寒熱, 痰結氣逆, 狂癇癲厥。 惟胸腹多滯, 邪實氣壯而病瘧者宜之; 若老人弱人, 俱當忌用。 蓋此物性悍, 善逐痰飲, 得甘草則上行發吐, 得大黃則下行發瀉也。 亦治鬼毒蠱毒, 及頭項瘰?鼠?。

半夏百三十
味大辛微苦, 氣溫。 可升可降, 陽中陰也。 有毒。 其質滑潤, 其性燥濕降痰, 入脾胃膽經。 生嚼戟喉, 制用生薑。 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