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20:33:37
三, 五片, 煎服。 如?肋脹痛, 加白芥子一錢。 如胸膈氣滯, 加枳殼, 香附, 藿香之屬。

二朮煎十二
治肝強脾弱, 氣滯濕泄等證。 白朮, 炒, 二錢, 或三錢。 蒼朮, 米泔浸, 炒, 一, 二錢。 芍藥, 炒黃, 二錢。 陳皮, 炒, 一錢五分。 炙甘草, 一錢。 茯苓, 一, 二錢。 厚朴, 薑湯炒, 一錢。 木香, 六, 七分。 乾薑, 炒黃, 一, 二錢。 澤瀉, 炒, 一錢半。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服。

廓清飲十三
治三焦壅滯, 胸膈脹滿, 氣道不清, 小水不利, 年力未衰, 通身腫脹, 或肚腹單脹, 氣實非水等證。 枳殼, 二錢。 厚朴, 一錢半。 大腹皮, 一, 二錢。 白芥子, 五, 七分, 或一, 二錢。 蘿蔔子, 生搗, 一錢。 如中不甚脹, 能食者, 不必用此。 茯苓, 連皮用, 二, 三錢。 澤瀉, 二, 三錢。 陳皮, 一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內熱多火, 小水熱數者, 加梔子, 木通各一, 二錢。 如身黃, 小水不利者, 加茵陳二錢。 如小腹脹滿, 大便堅實不通者, 加生大黃三, 五錢。 如肝滯?痛者, 加青皮。 如氣滯胸腹疼痛者, 加烏藥, 香附。 如食滯者, 加山查, 麥芽。

掃蟲煎十四
治諸虫上攻, 胸腹作痛。 青皮, 一錢。 小茴香, 炒, 一錢。 檳榔, 烏藥, 各一錢半。 細榧肉, 三錢, 敲碎。 吳茱萸, 一錢。 烏梅, 二個。 甘草, 八分。 硃砂, 雄黃, 各五分, 俱為極細末。 右將前八味, 用水一鍾半, 煎八分, 去柤, 隨入後二味, 再煎三, 四沸, 攪勻, 徐徐服之。 如惡心作吐, 加炒乾薑一, 二錢。 或先啖牛肉脯少許, 俟一茶頃, 頓服之更妙。

十香丸十五
治氣滯寒滯諸痛。 木香, 沉香, 澤瀉, 烏藥, 陳皮, 丁香, 小茴香, 香附, 酒炒, 荔核, 煨焦, 各等分。 皂角, 微火燒煙盡。 為末, 酒糊丸, 彈子大者磨化服; 丸桐子大者, 湯引下。 ?疝之屬, 溫酒下。

芍藥枳朮丸十六
治食積痞滿, 及小兒腹大脹滿, 時常疼痛, 脾胃不和等證。 此方較之枳朮丸, 其效如神。 白朮, 二兩, ?炒。 赤芍藥, 二兩, 酒炒。 枳實, 一兩, ?炒。 陳皮, 一兩。 荷葉湯煮黃老米粥為丸, 桐子大。 米飲或滾白湯任下百餘丸。 如臟寒, 加乾薑炒黃者五錢或一, 二兩。 如脾胃氣虛加人參一, 二兩。

蒼朮丸十七
治寒濕在脾, 泄瀉久不能愈者。 雲苓, 四兩。 白芍藥, 炒黃, 四兩。 炙甘草, 一兩。 川椒, 去閉口者, 炒去汗。 小茴香, 炒, 各一兩。 厚朴, 三兩, 薑汁炒。 真茅山蒼朮, 八兩。 米泔浸一宿, 切, 炒。 如無, 即以好白朮代之。 破故紙, 酒浸二日, 晒乾, 炒香, 四兩。 右為末, 糯米糊為丸, 桐子大。 每食遠清湯送下七, 八十丸。

貝母丸十八
消痰熱, 潤肺止欬, 或肺癰肺痿, 乃治標之妙劑。 貝母一兩為末, 用砂糖或蜜和丸, 龍眼大。 或噙化, 或嚼服之。 若欲劫止久嗽, 每貝母一兩, 宜加百藥煎, 蓬砂, 天竺黃各一錢佐之尤妙。 如無百藥煎, 即醋炒文蛤一錢亦可, 或粟殼亦可酌用。 若治肺癰, 宜加白礬一錢, 同貝母丸服如前, 最妙。

括痰丸十九
治一切停痰積飲, 吞酸嘔酸, 胸?脹悶疼痛等證。 半夏, 製, 二兩。 白芥子, 二兩。 乾薑, 炒黃, 一兩。 豬苓, 二兩。 炙甘草, 五錢。 陳皮, 四兩。 切碎, 用鹽二錢入水中拌浸一宿, 晒乾。 右為末, 湯浸蒸餅為丸, 綠豆大。 每服一錢許, 滾白湯送下。 如胸?疼痛者, 加台烏藥二兩。

神香散二十
治胸?胃脘逆氣難解, 疼痛嘔噦脹滿, 痰飲膈噎, 諸藥不效者, 惟此最妙。 丁香, 白豆蔻, 或砂仁亦可。 二味等分為末。 清湯調下五, 七分, 甚者一錢, 日數服不拘。 若寒氣作痛者, 薑湯送下。


--------------------------------------------------------------------------------
攻陣
吐法一
此方可代瓜蒂, 三聖散之屬。 凡邪實上焦, 或痰或食, 或氣逆不通等證, 皆可以此法吐之。 用蘿蔔子搗碎, 以溫湯和攪, 取淡湯徐徐飲之, 少頃即當吐出。 即有吐不盡者, 亦必從下行矣。 又法, 以蘿蔔子為末, 溫水調服一匙, 良久吐涎沫愈。 一法, 用鹽少許, 於熱鍋中炒紅色, 乃入以水, 煮至將滾未滾之際, 攪勻, 試其滋味稍淡, 乃可飲之。 每用半碗, 漸次增飲, 自然發吐, 以去病為度而止。 一法, 凡諸藥皆可取吐, 但隨證作湯劑, 探而吐之, 無不可也。

赤金豆二
亦名八仙丹。 治諸積不行。 凡血凝氣滯, 疼痛腫脹, 蟲積結聚癥堅, 宜此主之。 此丸去病捷速, 較之硝, 黃, 棱, 莪之類過傷臟氣者, 大為勝之。 巴霜, 去皮膜, 略去油。 一錢半。 生附子, 切, 略炒燥, 二錢。 皂角, 炒微焦, 二錢。 輕粉, 一錢。 丁香, 木香, 天竺黃, 各三錢。 硃砂, 二錢為衣。 右為末, 醋浸蒸餅為丸, 蘿蔔子大, 硃砂為衣。 欲漸去者, 每服五, 七丸。 欲驟行者, 每服一, 二十丸。 用滾水, 或煎藥, 或薑, 醋, 茶, 蜜, 茴香, 史君煎湯為引送下。 若利多不止, 可飲冷水一, 二口即止。 蓋此藥得熱則行, 得冷則止也。 如治氣濕實滯鼓脹, 先用紅棗煮熟, 取肉一錢許, 隨用七, 八丸, 甚者一, 二十丸, 同棗肉研爛, 以熱燒酒加白糖少許送下。 如治蟲痛, 亦用棗肉加服, 止用清湯送下。

太平丸三
治胸腹疼痛脹滿, 及食積氣積血積, 氣疝血疝, 邪實秘滯痛劇等證。 此方借些微巴豆以行群藥之力, 去滯最炒。 如欲其峻, 須用巴豆二錢。 陳皮, 厚朴, 木香, 烏藥, 白芥子, 草豆蔻, 三稜, 蓬朮, 煨, 乾薑, 牙皂, 炒斷煙, 澤瀉, 各三錢。 以上十一味俱為細末。 巴豆, 用滾湯泡去皮心膜, 稱足一錢, 用水一碗, 微火煮至半碗, 將巴豆撈起, 用乳缽研極細, 仍將前湯攙入研勻, 然後量藥多寡, 入蒸餅浸爛搗丸, 前藥如綠豆大。 每用三分, 或五分, 甚者一錢。 右隨證用湯引送下。 凡傷食停滯, 即以本物湯下。 婦人血氣痛, 紅花湯或當歸湯下。 氣痛, 陳皮湯。 疝氣, 茴香湯。 寒氣, 生薑湯。 欲瀉者, 用熱薑湯送下一錢。 未利, 再服。 利多不止, 用冷水一, 二口即止。

敦阜丸四
治堅頑食積停滯腸胃, 痛劇不行等證。 本香, 山查, 麥芽, 皂角, 丁香, 烏藥, 青皮, 陳皮, 澤瀉, 各五錢。 巴霜, 一錢。 右共為末, 用生蒜頭一兩研爛, 加熟水取汁, 浸蒸餅搗丸, 綠豆大。 每服二, 三十丸, 隨便用湯引送下。 如未愈, 徐徐漸加用之。

獵蟲丸五
治諸蟲積脹痛黃瘦等病。 蕪荑, 雷丸, 桃仁, 乾漆, 炒堙盡, 雄黃, 微炒, 錫灰, 皂角, 燒煙盡, 檳榔, 使君子, 各等分。 輕粉, 減半。 細榧肉, 加倍。 湯浸蒸餅為丸, 綠豆大。 每服五, 七分, 滾白湯下, 陸續服之。 如蟲積堅固者, 加巴豆霜與輕粉同。

百順丸六
治一切陽邪積滯。 凡氣積血積, 蟲積食積, 傷寒實熱秘結等證, 但各為湯引, 隨宜送下, 無往不利。 川大黃, 錦紋者, 一斤。 牙皂角, 炒微黃, 一兩六錢。 右為末, 用湯浸蒸餅搗丸, 綠豆大。 每用五分, 或一錢, 或二, 三錢, 酌宜用引送下, 或用蜜為丸亦可。
--------------------------------------------------------------------------------

散陣
一柴胡飲一
一為水數, 從寒散也。 凡感四時不正之氣, 或為發熱, 或為寒熱, 或因勞因怒, 或婦人熱入血室, 或產後經後因冒風寒, 以致寒熱如瘧等證, 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 須從涼散, 宜此主之。 柴胡, 二, 三錢。 黃芩, 一錢半。 芍藥, 二錢。 生地, 一錢半。 陳皮, 一錢半。 甘草, 八分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溫服。 如內熱甚者, 加連翹一, 二錢隨宜。 如外邪甚者, 加防風一錢佐之。 如邪結在胸而痞滿者, 去生地, 加枳實一, 二錢。 如熱在陽明而兼渴者, 加天花粉或葛根一, 二錢。 熱甚者, 加知母, 石膏亦可。

二柴胡飲二
二為火數, 從溫散也。 凡遇四時外感, 或其人元氣充實, 臟氣素平無火, 或時逢寒勝之令, 本無內熱等證者, 皆不宜妄用涼藥, 以致寒滯不散, 則為害非淺, 宜此主之。 陳皮, 一錢半。 半夏, 二錢。 細辛, 一, 二錢。 厚朴, 一錢半。 生薑, 三, 五, 七片。 柴胡, 一錢半或二, 三錢。 甘草, 八分。 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溫服。 如邪盛者, 可加羌活, 白芷, 防風, 紫蘇之屬, 擇而用之。 如頭痛不止者, 加川芎一, 二錢。 如多濕者, 加蒼朮。 如陰寒氣勝, 必加麻黃一, 二錢, 或兼桂枝, 不必疑也。

三柴胡飲三
三為木數, 從肝經血分也。 凡人素稟陰分不足, 或肝經血少, 而偶感風寒者, 或感邪不深, 可兼補而散者, 或病後產後感冒, 有不得不從解散, 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 宜此主之。 柴胡, 二, 三錢。 芍藥, 一錢半。 炙甘草, 一錢。 陳皮, 一錢。 生薑, 三, 五片。 當歸, 二錢。 溏泄者, 易以熟地。 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溫服。 如微寒欬嘔者, 加半夏一, 二錢。

四柴胡飲四
四為金數, 從氣分也。 凡人元氣不足, 或忍饑勞倦, 而外感風寒, 或六脈緊數微細, 正不勝邪等證, 必須培助元氣, 兼之解散, 庶可保全, 宜此主之。 若但知散邪, 不顧根本, 未有不元氣先敗者, 察之, 慎之! 柴胡, 一, 二,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生薑三, 五, 七片。 當歸, 二, 三錢。 瀉者少用。 人參, 二, 三錢或五, 七錢酌而用之。 水二鍾, 煎七, 八分。 溫服。 如胸膈滯悶者, 加陳皮一錢。

五柴胡飲五
五為土數, 從脾胃也。 脾土為五臟之本, 凡中氣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 非此不可。 此與四柴胡飲相表裏, 但四柴胡飲止調氣分, 此則兼培血氣以逐寒邪, 尤切於時用者也, 神效不可盡述。 凡傷寒瘧疾痘瘡, 皆所宜用。 柴胡, 一, 二, 三錢。 當歸, 二, 三錢。 熟地, 三, 五錢。 白朮, 二, 三錢。 芍藥, 錢半, 炒用。 炙甘草, 一錢。 陳皮, 酌用, 或不必用。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熱服。 寒勝無火者, 減芍藥, 加生薑三, 五, 七片, 或炮乾薑一, 二錢, 或再加桂枝一, 二錢則更妙。 脾滯者, 減白朮。 氣虛者, 加人參隨宜。 腰痛者, 加杜仲。 頭痛者, 加川芎。 勞倦傷脾陽虛者, 加升麻一錢。

正柴胡飲六
凡外感風寒, 發熱惡寒, 頭疼身痛, 痎瘧初起等證, 凡血氣平和, 宜從平散者, 此方主之。 柴胡, 一, 二, 三錢。 防風, 一錢半。 陳皮, 一錢半。 芍藥,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 五片。 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熱服。 如頭痛者, 加川芎一錢。 如熱而兼渴者, 加葛根一, 二錢。 如嘔惡者, 加半夏一錢五分。 如濕勝者, 加蒼朮一錢。 如胸腹有微滯者, 加厚朴一錢。 如寒氣勝而邪不易解者, 加麻黃一, 二, 三錢, 去浮沫服之, 或蘇葉亦可。

麻桂飲七
治傷寒瘟疫陰暑瘧疾, 凡陰寒氣勝而邪有不能散者, 非此不可。 無論諸經四季, 凡有是證, 即宜是藥, 勿謂夏月不可用也。 不必厚蓋, 但取津津微汗透徹為度。 此實麻黃桂枝二湯之變方, 而其神效則大有超出二方者, 不可不為細察。 官桂, 一, 二錢。 當歸, 三, 四錢。 炙甘草, 一錢。 陳皮, 隨宜用, 或不用亦可。 麻黃, 二, 三錢。 水一鍾半, 加生薑五, 七片或十片, 煎八分, 去浮沫。 不拘時服。 若陰氣不足者, 加熟地黃三, 五錢。 若三陽併病者, 加柴胡二, 三錢。 若元氣大虛, 陰邪難解者, 當以大溫中飲更迭為用。

大溫中飲八
凡患陽虛傷寒, 及一切四時勞倦寒疫陰暑之氣, 身雖熾熱, 時猶畏寒, 即在夏月, 亦欲衣披覆蓋, 或喜熱湯, 或兼嘔惡泄瀉, 但六脈無力, 肩背怯寒, 邪氣不能外達等證, 此元陽大虛, 正不勝邪之候。 若非峻補托散, 則寒邪日深, 必致不救, 溫中自可散寒, 即此方也。 服後畏寒悉除, 覺有躁熱, 乃陽回作汗佳兆, 不可疑之畏之。 此外, 凡以素稟薄弱之輩, 或感陰邪時疫, 發熱困倦, 雖未見如前陰證, 而熱邪未甚者, 但於初感時, 即速用此飲, 連進二, 三服, 無不隨藥隨愈, 真神劑也。 此方宜與理陰煎, 麻桂飲相參用。 熟地, 三, 五, 七錢。 冬白朮, 三, 五錢。 當歸, 三五錢。 如泄瀉者, 不宜用, 或以山藥代之。 人參, 二, 三錢, 甚者一兩, 或不用亦可。 炙甘草, 一錢。 柴胡, 二, 三, 四錢。 麻黃, 一, 二, 三錢。 肉桂, 一, 二錢。 乾薑, 炒熟, 一, 二錢。 或用煨生薑三, 五, 七片亦可。 水二鍾, 煎七分, 去浮沫。 溫服, 或略蓋取微汗。 如氣虛, 加黃耆二, 三錢。 如寒甚陽虛者, 加製附子一, 二錢。 頭痛, 加川芎或白芷, 細辛。 陽虛氣陷, 加升麻。 如肚腹泄瀉, 宜少減柴胡, 加防風, 細辛亦可。 嘗見傷寒之治, 惟仲景能知溫散, 如麻黃, 桂枝等湯是也; 亦知補氣而散, 如小柴胡之屬是也。 至若陽根於陰, 汗化於液, 從補血而散, 而雲騰致雨之妙, 則仲景猶所未及, 故予製此方, 乃邪從營解第一義也, 其功難悉, 所當深察。

柴陳煎九
治傷風兼寒, 欬嗽發熱, 痞滿多痰等證。 柴胡, 二, 三錢。 陳皮, 一錢半。 半夏, 二錢。 茯苓,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 五, 七片。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寒勝者, 加細辛七, 八分。 如風勝氣滯者, 加蘇葉一錢五分。 如冬月寒甚者, 加麻黃一錢五分。 氣逆多嗽者, 加杏仁一錢。 痞滿氣滯者, 加白芥子五, 七分。

柴苓煎十
治傷寒表邪未解, 外內俱熱, 瀉痢煩渴喜冷, 氣壯脈滑數者, 宜此主之。 及瘧痢並行, 內熱去血, 兼表邪發黃等證。 柴胡, 二, 三錢。 黃芩, 梔子, 澤瀉, 木通, 各二錢。 枳殼, 一錢五分。 水二鍾, 煎八分。 溫服。 如瘧痢並行, 鮮血純血者, 加芍藥二錢, 甘草一錢。 如濕勝氣陷者, 加防風一錢。

柴苓飲十一
治風濕發黃, 發熱身痛, 脈緊, 表裏俱病, 小水不利, 中寒泄瀉等證。 柴胡, 二, 三錢。 豬苓, 茯苓, 澤瀉, 各二錢。 白朮, 二, 三錢。 肉桂, 一, 二, 三錢。 水一鍾半, 煎服。 如寒邪勝者, 加生薑三, 五片。 如汗出熱不退者, 加芍藥一, 二錢。

柴胡白虎煎十二
治陽明溫熱, 表邪不解等證。 柴胡, 二錢。 石膏, 三錢。 黃芩, 二錢。 麥冬, 二錢。 細甘草, 七分。 水一鍾半, 加竹葉二十片, 煎服。

歸葛飲十三
治陽明溫暑時證, 大熱大渴, 津液枯涸, 陰虛不能作汗等證。 當歸, 三, 五錢。 乾葛, 二, 三錢。 水二鍾, 煎一鍾。 以冷水浸涼, 徐徐服之, 得汗即解。

柴葛煎十四
方在因陣十八。 治瘟毒表裏俱熱。

秘傳走馬通聖散十五
治傷寒陰邪初感等證。 此方宜用於倉卒之時, 其有質強而寒甚者俱可用。 麻黃, 炙甘草, 各一兩。 雄黃二錢。 右為細末。 每服一錢, 熱酒下, 即汗。 或加川芎二錢。

秘傳白犀丹十六
發散外感瘟疫癰毒等證。 白犀角, 麻黃, 去節, 山茨菇, 玄明粉, 血竭, 甘草, 各一錢。 雄黃八分。 右共為末, 用老薑汁拌丸, 如棗核大, 外以紅棗去核, 將藥填入棗內, 用薄紙裹十五層, 入砂鍋內炒令煙盡為度, 取出去棗肉, 每藥一錢, 入冰片一分, 麝香半分, 研極細, 磁罐收貯。 用時以角簪蘸麻油粘藥點眼大角。 輕者只點眼角, 重者仍用些須吹鼻, 男先左, 女先右, 吹點皆同。 如病甚者, 先吹鼻, 後點眼。 點後踡足坐起, 用被齊項煖蓋半炷香時, 自當汗出邪解。 如汗不得出, 或汗不下達至腰者不治。 又一製法, 將前藥用薑汁拌作二丸, 以烏金紙兩層包定, 外搗紅棗肉如泥, 包藥外約半指厚, 晒乾, 入砂鍋內, 再覆以砂盆, 用鹽泥固縫, 但留一小孔以候煙色, 乃上下加炭火, 先文後武, 待五色煙盡, 取出去棗肉, 每煆過藥一錢, 止加冰片二分, 不用麝香。 忌生冷, ?食, 魚腥, 七情。 右藥, 凡傷寒瘟疫, 及小兒痘毒壅閉, 吼喘, 及陰毒冷氣攻心, 或婦人吹乳, 或眼目腫痛, 鼻壅閉寒, 並皆治之。

歸柴飲十七
治營虛不能作汗, 及真陰不足, 外感寒邪難解者, 此神方也。 如大便多溏者, 以冬朮代當歸亦佳。 當歸, 一兩。 柴胡, 五錢。 炙甘草, 八分。 水一鍾半, 煎服。 或加生薑三, 五片。 或加陳皮一錢。 或加人參。


--------------------------------------------------------------------------------

寒陣
保陰煎一
治男婦帶濁遺淋, 色赤帶血, 脈滑多熱, 便血不止, 及血崩血淋, 或經期太早, 凡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生地, 熟地, 芍藥, 各二錢。 山藥, 川續斷, 黃芩, 黃檗, 各一錢半。 生甘草, 一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小水多熱, 或兼怒火動血者, 加焦梔子一, 二錢。 如夜熱身熱, 加地骨皮一錢五分。 如肺熱多汗者, 加麥冬, 棗仁。 如血熱甚者, 加黃連一錢五分。 如血虛血滯, 筋骨腫痛者, 加當歸二, 三錢。 如氣滯而痛, 去熟地, 加陳皮, 青皮, 丹皮, 香附之屬。 如血脫血滑, 及便血久不止者, 加地榆一, 二錢。 或烏梅一, 二個, 或百藥煎一, 二錢, 文蛤亦可。 如少年, 或血氣正盛者, 不必用熟地, 山藥。 如肢節筋骨疼痛或腫者, 加秦艽, 丹皮各一, 二錢。

加減一陰煎二
方在補陣九。 治水虧火勝之甚者。

抽薪飲三
治諸凡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 炒, 黃檗, 各一, 二錢。 枳殼, 錢半。 澤瀉, 錢半。 細甘草, 三分。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內熱甚者, 冷服更佳。 如熱在經絡肌膚者, 加連翹, 天花粉以解之。 熱在血分大小腸者, 加槐蕊, 黃連以清之。 熱在陽明頭面, 或躁煩便實者, 加生石膏以降之。 熱在下焦, 小水痛澀者, 加草龍膽, 車前以利之。 熱在陰分, 津液不足者, 加門冬, 生地, 芍藥之類以滋之。 熱在腸胃實結者, 加大黃, 芒硝以通之。

徒薪飲四
治三焦凡火, 一切內熱, 漸覺而未甚者, 先宜清以此劑。 其甚者, 宜抽薪飲。 陳皮, 八分。 黃芩, 二錢。 麥冬, 芍藥, 黃檗, 茯苓, 牡丹皮, 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溫服。 如多鬱氣逆傷肝, ?肋疼痛, 或致動血者, 加青皮, 梔子。

大分清飲五
治積熱閉結, 小水不利, 或致腰腿下部極痛, 或濕熱下利, 黃疸, 溺血, 邪熱畜血腹痛淋閉等證。 茯苓, 澤瀉, 木通, 各二錢。 豬苓, 梔子, 或倍之。 枳殼, 車前子, 各一錢。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遠溫服。 如內熱甚者, 加黃芩, 黃檗, 草龍膽之屬。 如大便堅硬脹滿者, 加大黃二, 三錢。 如黃疸小水不利, 熱甚者, 加茵陳二錢。 如邪熱畜血腹痛者, 加紅花, 青皮各一錢五分。

清流飲六
治陰虛挾熱瀉痢, 或發熱, 或喜冷, 或下純紅鮮血, 或小水痛赤等證。 生地, 芍藥, 茯苓, 澤瀉, 各二錢。 當歸, 一, 二錢。 甘草, 一錢。 黃芩, 黃連, 各半錢, 枳殼, 一錢。 水一鍾半, 煎服。 如熱甚者, 加黃檗。 小水熱痛者, 加梔子。

化陰煎七
治水虧陰涸, 陽火有餘, 小便癃閉, 淋濁疼痛等證。 生地黃, 熟地黃, 牛膝, 豬苓, 澤瀉, 生黃檗, 生知母, 各二錢。 綠豆三錢。 龍膽草, 錢半。 車前子, 一錢。 水二鍾, 加食鹽少許, 用文武火煎八分。 食前溫服, 或冷服。 若水虧居多, 而陰氣大有不足者, 可遞加熟地黃, 即用至一, 二兩亦可。

茵陳飲八
治挾熱泄瀉熱痢, 口渴喜冷, 小水不利, 黃疸濕熱閉澀等證。 茵陳, 焦梔子, 澤瀉, 青皮, 各三錢。 甘草, 一錢。 甘菊花, 二錢。 用水三, 四鍾, 煎兩鍾, 不時陸續飲之。 治熱瀉者, 一服可愈。

清膈煎九
治痰因火動, 氣壅喘滿, 內熱煩渴等證。 陳皮, 錢半。 貝母, 二, 三錢, 微敲破。 膽星, 一, 二錢。 海石, 二錢。 白芥子, 五七分。 木通, 二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溫服。 如火盛痰不降者, 加童便一小鍾。 如渴甚者, 加天花粉一錢。 如熱及下焦, 小水不利者, 加梔子一錢半。 如熱在上焦, 頭面紅赤, 煩渴喜冷者, 加生石膏二, 三錢。 如痰火上壅而小水不利者, 加澤瀉一, 二錢。 如痰火閉結, 大便不通而兼脹滿者, 加大黃數錢, 或朴硝一, 二錢, 酌宜用之。

化肝煎十
治怒氣傷肝, 因而氣逆動火, 致為煩熱?痛, 脹滿動血等證。 青皮, 陳皮, 各二錢。 芍藥, 二錢。 丹皮, 梔子炒, 澤瀉, 各錢半。 如血見下部者, 以甘草代之。 土貝母, 二, 三錢。 水一鍾半, 煎七, 八分。 食遠溫服。 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 小便下血者加木通, 各一錢五分。 如兼寒熱, 加柴胡一錢。 如火盛, 加黃芩一, 二錢。 如?腹脹痛, 加白芥子一錢。 脹滯多者, 勿用芍藥。

安胃飲十一
治胃火上衝, 呃逆不止。 陳皮, 山查, 麥芽, 木通, 澤瀉, 黃芩, 石斛。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服。 如胃火熱甚, 脈滑實者, 加石膏。

玉女煎十二
治水虧火盛, 六脈浮洪滑大, 少陰不足, 陽明有餘, 煩熱乾渴, 頭痛牙疼, 失血等證, 如神, 如神。 若大便溏泄者, 乃非所宜。 生石膏, 三, 五錢。 熟地, 三, 五錢或一兩。 麥冬, 二錢。 知母, 牛膝, 各錢半。 水一鍾半, 煎七分。 溫服或冷服。 如火之盛極者, 加梔子, 地骨皮之屬亦可。 如多汗多渴者, 加北五味十四粒。 如小水不利, 或火不能降者, 加澤瀉一錢五分, 或茯苓亦可。 如金水俱虧, 因精損氣者, 加人參二, 三錢尤妙。

太清飲十三
治胃火煩熱, 狂斑嘔吐等證。 可與白虎湯出入酌用。 知母, 石斛, 木通, 各一錢半。 石膏, 生用, 五, 七錢。 水一鍾半, 煎七分。 溫服或冷服。 或加麥門冬。

綠豆飲十四
凡熱毒勞熱, 諸火熱極不能退者, 用此最妙。 用綠豆不拘多寡, 寬湯煮糜爛, 入鹽少許, 或蜜亦可。 待冰冷, 或厚或稀或湯, 任意飲食之, 日或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