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中医理论 >> 中医经络 >> 正文

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7 23:51:43
1956年中国即将经络的研究列为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有组织地进行临床观察、形态学研究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有曲折和干扰。进入70年代,在针刺麻醉研究的推动下,解放军309医院,北大生物系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1000例循经感传出现率的调查。对8名感传显著者进行经脉感传的观测。1973年由卫生部组织按统一方法和标准、在20余省市进行了二十万例的人群普查,然后观察出现感传的情况。以后中国学者又分别在国外对莫桑比克人(203例)、尼日利亚人(182例)、塞内加尔人(193人)、英美德法等白种人(110例)的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证明循经感传在人类当中,无人种和地域的差别。

  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种族、健康和文化水平的受试者身上都能观察到循经感传现象。日本等国学者也先后进行过这类研究和报导。一般说来,在人群中有感传的是少数,占15%~20%,显著循经感传则只有1%。但是对不敏感人的井穴加电刺激后,用特殊的小锤进行叩击。可以在肢体上叩出一连串的敏感高发声点,连接起来即是古籍记载的经脉线,这条线同样具有电、声等特性。实验证明这种隐性循经感传是有普遍性的,占测试者的95%左右。这一结果是可重复验证的。北京市中医医院和河北保定地区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的学者发现运用传统的手段进行催气运针,循经感传出现率达80%以上.气功入静者可以诱发循经感传,其出现率达80%,而且多数人都可通达经脉全程。证实了明代李时珍所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明察之”。

  国内外的学者还对循经皮肤病进行了观察,总结了346例478条循经皮肤变化,包括有贫血痣、神经皮炎,皮肤色素沉着等25个病种。有些疾患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的,十四经脉及带脉都有。有的见于经脉的一部分,有的波及经脉的全程,十分醒目。还有的单位和笔者,均发现针刺时出现循经的红线、白线、红疹及皮下出血等血管神经反应,常可保持数小时以上。在病人身上我们还发现有循经性疼痛、麻感、痠、痒及走窜感;冷、热及水流感。与古典经脉记载相吻合。病程短者2-3天、长者达15年仍存在这种现象,称为循经感觉病。循经感传、隐性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疼痛和循经感觉异常,均基本符合古典经脉线的记载,为国内外学者所承认。按照“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思路,我国的经络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985年经络研究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990年被列为国家十二项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之一;1998年又被列入国家攀登项目,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经络的现代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我国学者已有大量的资料说明:

  (一)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循经感传尤为多见,它普遍地存在,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二)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线路。它与人体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

  (三)经脉和脏腑间确有相对特异性联系。我国学者在经络的研究方面采用了电、声、光、核、气等多种理化方法、神经生物形态学方法,如CB-HRP(辣根酶)萤光双标法等手段,从细胞水平进行研究。

  1 皮肤电阻和电位检测法
  四十多年来,中外学者用电学方法,采用皮肤电阻为指标进行研究。50年代初,日本发现人体体表存在26条低电阻连线,称为良导络。它的径路与古典经脉线路相似。我国学者近年来对皮肤低电阻点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重要的改进,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证。通过对14经脉的测试结果,证明皮肤低电阻点的循经性。低电阻点密集分布,沿经排列,但不连续,其结果稳定可以重复。当对机体施加外加电流时,穴位与非穴位的皮肤电位差较明显,并且反映出经络脏腑功能方面的活动。有人认为皮肤电位测定较皮肤电阻测定更有意义。

  2 同位素示踪法
  中国学者和国外学者从60年代即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经络。采用在穴位上注入P32观察到所测12条示踪轨迹与古典经脉线基本一致。近年来采用高锝酸钠注入穴位,用大视野数字照相机记录,观察到:
  ①四肢部可迁移30-110CM,轨迹主要位于皮下;
  ②移行速度3.5-76cm/m,在非穴位注射则有淤积;
  ③在活体观察与淋巴和神经干无直接关系,但与血管关系密切;
  ④在四肢部的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基本循古典记载走完全程,仅大肠经和心包经有一定变异。专家鉴定认为此法直观、客观、重复性均较强。

  3 循经声信息检测
  学者们观察到刺激穴位的声信号(低频振动)可沿经络的路线传导,其轨迹与古典记载相吻合,信号的频率在8-97赫之间,高峰集中于30-40赫。结果稳定,可重复。

  4 光检测法
  ①体表超弱冷光检测:以体表超冷光信号为指标,观察到高发光点基本循十四经分布。某些患者在不同经穴发光有不对称变化,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
  ②红外成象法检测:一切物体温度高于-273co时,它内部的分子就会因热运动而向空间放射红外线。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通过荧光屏或拍照可以出现亮带和暗带,其显示的路线与古典经络相符,而不同于神经和淋巴。

  CO2和O2分压的测定,H+、Ca+的测定

  近年来有些学者还进行了人体经络体表循行线二氧化碳呼出量特性的研究,发现经线上二氧化碳呼出量(RCO2)高于经线外。并且从井穴向合穴不断增大。还有人测查了经穴非经穴H+、Ca+ 变化。

  针效阻滞定位检测
  利用针刺时出现的循经感传经压迫可以出现阻滞的特性,测出一系列的阳性阻滞点,将这些阳性阻滞点连接起来即绘成一条轨迹,此轨迹基本与古典记载相吻合。这是一种应用于临床的检测。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