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中药常识 >> 正文

中医教你识别真假鹿茸第 2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医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9 10:28:38

  真品鹿茸

  梅花鹿茸:又称黄毛茸、花茸。也分锯茸和砍茸。梅花鹿锯茸呈圆柱形分枝状,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其主枝习称“大挺”,挺长14~20厘米,锯口直径约3厘米,离锯口约3厘米处分枝,分枝长10~15厘米,直径较主枝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布有红黄色或棕黄色致密的茸毛,上端较密,下部较稀,分岔间具一条灰色筋脉,皮茸紧贴,有蜂窝状细孔,外围不显骨质化;具两个分枝的,习称“三岔”,大挺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俗称“骨豆”,皮红黄色,毛稀而较粗。砍茸也分二杠、三杠等规格,只是带有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的骨,俗称“虎牙”,现多已不用此法,除非老鹿或死鹿才用砍法。

  马鹿茸:亦分锯茸和砍茸,锯茸也分二杠、三杠,但比花茸粗大,分枝较多。具一个侧枝的称“单门”,二个侧枝的称“莲花”,三、四枝的称“三岔“或“四岔”;外皮红棕色或棕褐色,毛粗而稀,锯口外围有骨质,分岔越多,骨质越老,体越重,质较差。

  鹿茸伪制品

  多用锯末、胶、色素制成圆柱状分枝的鹿角形状,外贴其他动物皮制成,有的制成二杠形,有的制成三岔形,外表皮多为灰褐或灰白色,表面有灰白或淡土褐色稀疏被剪成参差不齐的短毛,其间或杂有黑褐色的成撮毛,下部四周或粘附有长约3厘米的毛;“锯口”面呈红褐色或棕褐色胶状,质地紧密,无蜂窝状小孔,用火烧即熔化,发出“吱吱”的响声并冒浓烟,气特异有股胶臭味,久闻令人恶心。还有的用蛋清、色素、骨块和动物皮毛加工成“鹿茸片”,这种伪制品为类圆形薄片,大小不等,外皮暗灰色,切面光滑不细腻,半透明状,无蜂窝状小孔,具光泽,有的可见骨块片;质重,柔韧性差,易碎裂。

  上述伪品根本不具备鹿茸补益精血、祛病疗疾的功效,误用这些伪制品,不仅破费钱财,而且贻误治疗,甚至引发不良后果,故使用时要到正规的大型药店购买,仔细辨别,以防上当受骗。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