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临床报道 >> 正文

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河北中医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4 8:34:12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疗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咳性哮喘”,是一种多发于小儿的潜在隐匿性哮喘,其惟一症状是慢性咳嗽而无明显阳性体征,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为干咳少痰,久咳不愈,抗生素治疗无效。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炎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起效慢,疗程长,副作用大,患者不易接受。2002-06―2003-04,我们根据中医“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传统理论,采用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并与止咳颗粒治疗6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11.5岁,平均5.7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个月。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12岁,平均5.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个月。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标准[1] 确定诊断。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③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气道呈高反应性,变应原皮试阳性等可作为辅助诊断。

    1.2.2 中医辨证标准 主症:①病程较长;②咳嗽反复发作,痰少;③舌质红或边尖红。次症:①咽干;②口渴少饮;③盗汗;④手足心热;⑤胸闷;⑥苔少。凡具备3项主症2项次症即可辨证为阴虚肺热型。

    1.2.3 病例纳入标准 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又符合下述条件者均可列入观察对象。①白细胞计数(WBC)≤10×109 .L,中性粒细胞计数(N)≤0.7;②无发热、喘憋表现;③肺部听诊无湿性 口 罗 音。

    1.2.4 病例排除标准 ①明确诊断为肺结核者;②近期患过支原体肺炎者;③有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者;④不能按规定服药或药物过敏者,资料不完整,影响疗效判断者;⑤年龄<1岁、>12岁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治以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法。药物组成:白芍药12g,地龙10g,柴胡9g,紫菀10g,桔梗6g,北沙参12g,桑白皮10g,生甘草6g。水煎至1mL含生药3g。1~3岁5mL.次,3~7岁10mL.次,7~12岁15mL.次,每日3次。

    1.3.2 对照组 止咳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20566),药物组成:北沙参、桑白皮、紫菀、桔梗、生甘草。水煎至1mL含生药3g。1~3岁5mL.次,3~7岁10mL.次,7~12岁15mL.次,每日3次。

  1.3.3 疗程 2组均7日后判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

    1.4.1 安全性指标 ①不良反应: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②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

    1.4.2 病情指标 ①咳嗽次数、深度;②其他症状改善情况;③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情况。

    1.5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次数减少2.3以上;有效:症状减轻,咳嗽次数减少1.3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略
    
  2.2 2组痊愈病例年复发次数、疗程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痊愈病例年复发次数、疗程比较  略   
      
  2.3 2组病例起效时间比较 治疗组(2.85±2.21)日起效,对照组(3.90±2.91)日起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咽痒等,具有慢性迁延、顽固难治及反复发作等特点。从该病的发生、发展及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特点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多由禀赋素弱,感受外邪或过敏原刺激诱发。

    中医学认为,肝与肺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十分密切,肝为刚脏,主疏泄,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情志变化直接相关。肝藏血,主疏泄,具少阳生发之气,宜升;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宜降。在生理上,肺气的肃降要靠肝气的疏泄,同时肺气的肃降正常也有助于肝气的疏泄。在病理上两者则相互影响,肝郁气滞可以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肝郁化火,上逆于肺,或肝阴不足,阴虚火浮,上扰于肺,均可致肺失宣降而作咳。另外,足厥阴肝经“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灵枢・经脉》),经络的络属关系是二者生理和病理关系的物质基础。肝与肺升降相因,维系着人体一身气机的运行。肝郁易致气滞,进而导致血瘀;“久病多瘀”,久咳之后也可导致气滞血瘀。根据中医“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结合患儿临床常有情绪易激动,活动过多、动则咳甚,故认为其发病和病因病机与肝有密切关系。

    我们认为,本病既不同于一般咳嗽,又不出现喘息症状,而是小儿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本病患儿常见主症:病程较长、咳嗽痰少、咽红或舌红;次症:咽干、盗汗、手足心热、胸闷、苔少,多为阴虚肺热,肺失宣肃所致,但临床单用养阴清肺、化痰止咳之法效果却不甚理想。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本病根本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支气管哮喘相同,同样存在着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问题,故认为对本病的治疗,应咳嗽与哮喘兼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加用柴胡、白芍药、地龙增强其抗过敏、调节机体免疫反应、舒张支气管的功能。

    临床观察表明,对照组采用养阴清肺、化痰止咳的止咳颗粒治疗,药用北沙参、桑白皮润肺养阴清热;紫菀、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治疗组采用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法,加用柴胡、白芍药、地龙为主疏肝化瘀,兼以养阴清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无论从治疗效果、疗程或起效时间上都有明显优势,且在控制发作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若延长给药时间,则发作次数更加减少。纵观全方,疏肝化瘀,养阴清肺,标本兼治,又充分结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特点,切中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使肺气得宣,咳嗽喘息自平。临床研究证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确实与肝有密切关系,进而联想到各种久咳不愈之咳嗽,都要注意肺与其它脏腑的关系,由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5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29

    作者简介:梁建卫(1970-),男,博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小儿肺系、肾系疾病的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级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29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