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诊断

中医问诊的内容有哪些 第二页

时间:2020-01-08 15:08:46  来源:中医五绝网

    问大小便
  大便燥结,一般见于实证、热证;老年人、产妇及病后便秘,多属气虚或津少;如便秘而见身热口臭、脉满尿赤者为热;便秘而见喜热怕冷、唇淡脉迟为寒;便秘而见胸胁痞满噫气为气滞;便秘而见气短汗出头晕为虚;遍身虚痒脉浮为风;便秘而见烦热夜甚、盗汗、口干不渴为血枯。腹痛即泄,粪色黄褐,小便短赤为热泄;腹痛绵绵,便泄清稀为寒泄;食少胸闷,苔腻脉濡为湿泄;五更泄为肾阳虚;便泄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为痢疾。先血后便,下血鲜红,血下四溅如喷射状为肠风;先血后便,下血污浊,肛门肿痛为脏毒(近血);先便后血,血色暗淡,神疲,面色无华为脾不统血(远血)。便下完谷不化,为脾肾虚寒;粪如羊屎,为噎膈晚期,津枯液涸。
  小便癃闭,为下焦热结,三焦气化失常;小便难,多因热盛津伤;小便涩痛,为淋病;小便浑浊,为膀胱湿热;小便不禁,为气虚,中风脱证;小便次数多量少为气虚,饮多尿多或饮少尿多为消渴;遗溺为脬气不固,膀胱虚冷,肾阳虚;血尿若见涩痛者为血淋,不痛为尿血。
    问饮食
  中医问饮食,是了解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所谓“纳谷者昌”,“人以胃气为本”,“浆粥入胃则虚者和”等认识,都表达了中医对脾胃后天之本的重视。食欲正常,是脾胃功能健全的反映;食欲减退,是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现。病人在病中食欲逐渐增加,是疾病好转、机体康复的有利条件;如病中食欲渐减,示消化吸收不良,是不利于病情好转的。如病人知饥而不能食,胃酸上泛,常感饥饿,多为痰火;若善食易饥,形体消瘦,则为胃火;如食后作胀,多属脾虚气滞;厌食或怕闻食气,腹胀满,嗳气酸腐,则多是食滞,消化不良;如口渴,喜冷饮,为里热;喜热饮,为里寒;口渴而饮水不多,则多是脾胃湿热;口干,不欲饮水,为阴虚;口淡为脾胃虚,口苦为肝胆热,口甜腻为脾胃湿热,口发酸为食滞。问饮食时,还应注意问嗜好,嗜酒者多湿热,嗜烟者多痰水,嗜辛辣者多火热,嗜泥土等异物者多体有虫。
    问胸腹
    中医问胸腹的情况,是借以辨识病证的虚实和寒热的性质。
  胸胁痛,为肝郁,肝火,痰饮,气滞血瘀;胸胁闷,为少阳病,肝郁气滞。心悸怔忡,动则尤甚为心阴不足,时作时止为水气凌心;心慌,为气虚;心中懊憹(自觉闷乱不宁),为虚热;心烦,为里热。胃脘痞闷作痛,吞酸嗳腐为食积,胃痛;胃脘刺痛,为气滞;胃脘痛,得食而痛缓,喜按为虚,喜热为寒;胃脘痛,得食痛剧,拒按为实,喜寒为热。腹胀满,拒按喜冷便秘为阳明燥实,喜按喜暖或见便溏为脾虚失运;腹部跳痛,多为内痈;小腹痛,多为疝气,肝经病,妇女经痛;腹部绕脐而痛,为阳明腑实,虫痛,虚寒;里急后重,为痢疾,脱肛;肠鸣腹痛,为水湿,肠内有寒;脘腹胀满,为水肿,气鼓,血鼓。腰沉痛,多为寒湿。腰酸痛,多为肾虚;腰刺痛,多因闪痛有瘀血;腰痛而活动则痛减,多为气滞,血流不畅。

上一篇:中医诊断之问诊 下一篇:中医诊断之切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随机推荐 更多推荐
  • 中医脉诊的常脉与病脉
  • 中医诊断之肺病的辨证
  • 中医诊断之切诊
  • 中医诊断之肝病的辨证
  • 中医诊断之寒热辨证
  • 中医诊断之六腑病的辨证
  • 中医诊断之阴阳辨证
  •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 中医诊断疾病的特点
  • 什么是中医四诊
  • 五绝指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 络脉的循行
  • 胆结石与胆囊炎的关系
  • 肾结石常见的症状
  • 中医五绝保健操-压放关元中极穴
  • 五绝指针疗法治疗肾结石的原理
  • 胆石症并发手疾
  • 按摩疗法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 养生小动作: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
  • 各种肾结石的特点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张剑锋列入第七批保定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张剑锋列入第七批保定
    正常人的脉象是什么样
    正常人的脉象是什么样
    谈谈中医脉诊是怎么回事
    谈谈中医脉诊是怎么回
    河北杨婧通过五绝指针技术定期考核
    河北杨婧通过五绝指针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