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教育 >> 正文

中医教育的历史演变第 3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 8:57:26

    元代的医学教育基本依照两宋旧制,设“医学提举司”专管医学教育,在恢复中央医学教育的第二年,朝廷还派太医院副使王安仁悬带金牌到全国各地督查医学教育,凡未办学的当即开办,校址大多设在各州府的三皇庙内,同时还制定选择医学教授的标准与条例。明清的医学教育大体上也是继承宋元以来的体制,由太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但明清医官多为世袭,太医院所设的医学教习所学员大多为医官子弟。《明史?职官志》中说:“凡医家子弟,择师而教之。”所以弊端很多,政府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已大不如前。鸦片战争后,由于清廷腐败,国力衰退加快,特别是西方医学传入后在我国开设医院与举办医学院校,官办的中医教育已徒具形式,在中医人才培养上已基本不起作用了。

    近代中医教育模式——学校

    辛亥革命后,我国中医界的许多仁人志士为拯救祖国医学,冲破重重阻力,并汲取西方教育先进理念,开始举办具有现代教育模式的中医学校,浙江中医界的作为尤其可圈可点,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1902年,温州徐定超时任京师医学堂总教习,、京师神州医药会会长,在所撰《伤寒论讲义:序言》即呼吁:“以一二人之学而欲以活人,其所活者能有几人耶?”他大力提倡开办医学以造就中医人才为民造福。民国建立伊始,绍兴丁泽同即呈文大总统,要求:“振兴国医,以重四百兆民命起见”,建议创办中医学校。辛亥革命先驱者,余杭章太炎于1936年任苏州国医学校名誉校长时,在《三三医报》、《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近百余篇倡导国医改革,包括兴办中医教育的论文。平阳徐润之,向民国教育司建议“为今之计,务须各省创办中西学专科学校,或附设为中学,添聘中西教员,将国内医生统加考核……”民国期间,浙江各地先后建立了10余所中医学校,形成了近代现代浙江中医教育的高潮。

    1.松龄医学堂:1908年(清宣统元年)建立于平阳县。创办人徐润之号松龄,生于1855年,卒于1919年。徐润之出身于“五世明经四岐黄”的中医世家,家学渊源,学验俱丰,并提倡中西医汇通,为晚清革新派医家。他十分重视中医教育,认为必须要有自己的学校,中医事业才能自强。戊戌变法之后,受维新思潮影响,更有志于办学兴医。据《松龄医铎》记载,该校办学方针是“创办中西医学专门学校”,故“延订教习必以兼通中西医籍,于西法实有经验或中医具有专长者”,“将古今医书及中译西籍,再加研究,编为课本”。该校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中西医结合学校,惜年代较远,尚无详情可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