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温病条辨 >> 正文

第七章 解儿难第 3 页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2:38:16

         9小儿易痉总论
      按小儿易痉之故,一由于肌体薄弱,脏腑嫩小,传变最速。
一由近世不明六气感人之理,一见外感,无论何邪,即与发表。既痉之後,重用苦寒,虽在壮男壮女,二三十岁,误汗致痉而死者,何可胜数,小儿薄弱,则更多矣。
      余于医学不敢自信,然留心此证几三十年,自觉洞辙此理,尝谓六气明而痉必少,敢以质之明贤,共商救世之术也。
         10痉病瘛  总论
      素问谓「太阳所至为痉,少阳所至为瘛」,盖痉者,水也。瘛者,火也。
又有寒厥、热厥之论最详,後人不分痉、瘛、厥为三病,统曰惊风痰热,曰角弓反张,曰搐搦,曰抽掣,曰痉厥,方中行作痉书,其或间中所论,亦混病而为痉,笼统议论。
叶案中治痉厥最详,而统称痉厥,无瘛之名目,亦混瘛为痉,考之他书,更无分别,前痉病论因之从,时人所易知也。谨按痉者强直之谓,後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後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瘛心。
抽掣搐搦不止者,瘛也。时作时止,止後或数日,或数月复发,发亦不待治而自止者,俌也。四肢冷如冰者,厥也。四肢热如火者,厥也。有时而冷如冰,有时而热如火者,亦厥也。大抵痉、瘛、俌、厥、四门,当以寒热虚实辨之,自无差错,仲景刚痉柔痉之论,为伤寒而设,未尝识及瘛病,故总在寒水一门,兼风则有有汗之柔痉,盖寒而实者也。除寒痉外,皆瘛病之实而热者也。
湿门则有寒痉,有热瘛,有虚有实,热病久耗其液,则成虚热之瘛矣。
      前列小儿本脏自病一条,则虚热也。产後惊风之痉,有寒痉,仲景所云是也。
有热瘛,本论所补是也。总之痉病宜用刚而温,瘛病宜用柔而凉,又有痉而兼瘛,瘛而兼痉,所谓水极而似火,火极而似水也。至於俌证亦有虚有实,有留邪在络之客邪,有五志过极之脏气,叶案中辨之最详,分别治之可也。
瑭因前辈混瘛与痉为一证,故分晰而详论之,以备采薪。徵按此亦数千馀年之疑案,莫能剖而析之,女娲炼石补天,予独不以其言为河汉。
         11六气当汗不当汗论
      六气六门,只有寒水一门,断不可不发汗者,伤寒脉紧无汗,用麻黄汤正条,风寒挟痰饮,用大小青龙一条。饮者,寒水也。水气无汗,用麻黄甘草附子麻黄等汤,水者寒水也,有汗者即与护阳,湿门亦有汗之条,兼寒者也,其不兼寒而汗自出者,则多阳之方,其化风温禁汗,暑门禁汗,亡血禁汗,疮家禁汗,禁汗之条颇多,前已言之矣。盖伤于寒者必入太阳,寒邪与寒水一家,同类相从也。其不可发者何,太阳本寒标热,寒邪内合寒水之气,止有寒水之本,而无标热之阳,不成其为太阳矣。
水来克火,如一阳陷於二阴之中,故急用辛温发汗,提阳外出,欲提阳者,乌得不用辛温哉?
      若暑温伤于太阴,火克金也,太阴本燥标湿,若再用辛温,外助温暑之火,内助脏气之燥,两燥相合,而土之气化无,不成其为太阴矣。津液消亡,不痉何待?故初用辛凉,以救本脏之燥,而外退温暑之热,继用甘润,内救本脏之湿,外敌温暑之火,而脏化气,本来面目,可不失矣。此温暑之断不可发汗,即不发汗之辛甘,亦在所当禁也。且伤寒门中,兼风而自汗者,即禁汗,所谓有汗不得用麻黄,无奈近世以羌活代麻黄,不知羌活之更烈於麻黄也。
      盖麻黄之发汗,中空而通,色青而疏泄,生於内地,去节方发汗,不去节,尚能通能留,其气味亦薄。若羌活乃羌地所生之独活,气味雄烈不可当,试以麻黄一两,煮於一室之内,两三人坐於其侧,无所苦也。以羌活一两,煮於一室内,两三人坐於其侧,则其气味之发泄,弱者即不能受矣。
温暑门之用羌防柴葛,产後亡血家之用当归川芎泽兰炮姜,同一杀人利剑,有心者共筹之。徵按麻黄轻虚,形如肺管,宣阳救肺,遇壅塞之证,有用至一二两方效者。羌活中实,形如骨节,故能窜走过身,追风至骨,其去麻黄远矣。
         12疳疾论
      疳者,乾也。人所共知,不知乾生於湿,湿生於土虚,土虚生於饮食不节,饮食不节,生於儿之父母之爱其子,惟恐其儿之饥渴也。盖小儿之脏腑薄弱,能化一合者,与一合有半,即不能化,而脾气郁矣。再小儿初能饮食,见食即爱,不择精粗,不知满足,及脾气已郁而不舒,有拘急之象,儿之父母,犹认为饥渴,而强与之,日复一日,脾因郁而水谷之气不化,水谷之气不化,而脾愈郁,不为胃行津液,湿斯矣。土恶湿,湿停而脾胃俱病矣,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不受水谷之气,无以生血,而血乾矣。
      再水谷之精气,内入五脏,为五脏之汁,水谷之悍气,循太阳外出,捍卫外侮之邪,而为卫气,中焦受伤,无以散精气,则五脏之汁亦乾,无以行悍气,而卫气亦馁,卫气馁故多汁,汗多而荣血愈虚。血虚故肢体日瘦,中焦湿聚不化而腹满,腹日满而肢愈瘦,故曰乾生於湿也。医者诚能识得乾生於湿,湿生於土虚,且扶土之不暇,犹敢庇用苦寒,峻伤其胃气,重泄其脾气哉?
      治法允推东垣、钱氏、陈氏、薛氏、叶氏,诚得仲景之心法者也。疏补中焦,第一妙法,升降胃气,第二妙法。升陷下之脾阳,第三妙法。甘淡养胃,第四妙法。
调和营卫,第五妙法。食後击鼓,以鼓动脾阳,第六妙法。(1)难经谓伤其脾胃者,调其饮食,第七妙法。如果生有疳虫,再少用苦寒酸辛,如姜荟、胡黄连、乌梅、使君、川椒之类,此第八妙法。若见疳即与苦寒杀虫便误矣。
考洁古东垣每用丸药,缓运脾阳,缓宣胃气,盖有取乎渣质有形,与汤药异歧,亦第九妙法也。
      近日都下相传一方,以全  三钱,烘乾为末,每用精牛肉四两,作肉团数枚,加  末少许,蒸熟令儿逐日食之,以全  未完为度,治疳疾有殊功。愚思  色青属木,肝痉之虫,善窜而疏土,其性阴,兼通阴络,疏脾郁之久病在络者最良,然其性  悍有毒,牛肉甘温,得坤土之精,最善补土,禀牝马之贞,其性健顺,既能补脾之体,又能运脾之用,牛肉得全  而愈健,全  得牛肉而不悍,一通一补,相需成功,亦可备用。一味金鸡散亦妙。(2)
      小儿疳疾,有爱食生米、黄土、石灰、纸布之类者,皆因小儿无知,初饮食时,不拘何物即食之,脾不能运,久而生虫,愈爱食之矣。全在提携之者,有以谨之於先,若既病治法,亦惟有暂时,脾阳有虫者,兼与杀虫,断勿令再食,以新推陈换,其脏腑之怯,复其本来之真方妙。
      徵按奇偶偏方,每多奏效,其力专也。犹忆幼务举业时,业师华阴孝廉李公世精於医,有以患疳证之小儿来求治者,出一方则惟大枣百十枚去核,象核之大小,实以生军,外裹以面,煨透熟,  为丸,如小枣核大,每服七丸,日再服,神效,此亦一通一补法也。
    ”附注:(1)即古者以药侑食之义,鼓荡阳气使之运用也。
(2)用鸡内金不经水洗者,不拘多少,烘乾为末,不拘何食物皆加之,性能杀虫磨积,即鸡之脾,能复脾之本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