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医学百科 >> 药品 >> 正文

中药药理总论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7 17:51:33

  (一)目的和任务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重点研究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通过研究和实验了解中药药理研究的概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使医务工作者在用药时进一步认识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原理,以及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是中药学范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其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实验研究,弄清中药的作用性质和活性强度,有助于阐明祖国医药学理论。

  (2)将中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有助于促进中药学的发展。

  (3)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结合中药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配伍应用、改良剂型、提高疗效、减少毒性,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4)通过实验药理学方法,发展新的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老药新用。

  (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

  (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

  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其中麻黄治喘、常山抗疟、楝实驱虫、大黄泻下等,都是有价值的科学记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药物的应用日趋广泛。汉、晋时期,华佗、李当之、吴普等人对药物均有较大贡献。公元六世纪初,梁·陶弘景汇集当时流行的《名医别录》和本草经,整理编写了《本草经集注》,收药73O种,不仅增加了药物品种,而且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等自然来源分类,开创了本草学药品的自然分类法,一直为后世本草如《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所效法。它还设有“诸病通用药”一栏,对于辨证用药,甚为方便。书中并对采药季节,贮藏、保管、真伪鉴别、炮制方法、制药规范及用药方法等,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说明,这在药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公元七世纪,本草学著作已近三十种,编写体例和内容取材出现了某些重复,证治和解说也互有短长,急待整理提高。因此,唐·苏敬、李勩等二十余人编纂了《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并收集了全国各地药材标本绘图,于公元654年颁布,又称《唐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比《纽伦药典》早877年,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对于国内外的影响甚大。

  北宋时期,更为重视整理重校古代医籍,先后编纂了《开宝详定本草》和《开宝重定本草》。嘉祐年间,掌各种禹锡主编《嘉祐补注本草》,苏颂编绘《本草图经》,唐慎微据此两书并参考其他医方类书,汇编成大型综合的药物学书《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受到此后历代医家的重视。宋朝先后几次由国家派人修订,续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等,后世将上述二书统称为《证类本草》,这是一部集宋以前本草学大成的药书,保存了许多古代名著的精华,保留了早期文献的原貌,是《本草纲目》问世以前一直流行的大型本草,被作为研究本草学的范本。书中所引的古代医书有的现己失传,而从本书尚能窥其概略,所以它不但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意义。

  明,刘文泰等奉命编纂《本草品汇精要》,取材简明精当,是继《新修本草》后由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二部本草书。稍后,李时珍鉴于《证类本草》之后五百年间出版多种本草学著作,涌现大量实用药物,对药的功能主治又有新的发展,加以他本人积累丰富的采药、辨药、制药和用药的实践经验、乃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经史百家图书近八百种;实地调查研究,鉴别真伪,编成《本草纲目》52卷,分16部,62类,收药1892种,药图1120幅。于1590年初刻于金陵。此书总结了中国十六世纪以前本草学的成就,出版后三百多年来历经多次翻刻,己有英、日、德、法、俄等译本,蜚声国内外,影响深远。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