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临床报道 >> 正文

运脾汤治疗口臭52例临床观察

www.wujue.com 文章来源:河北中医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2 13:32:08

【关键词】  口臭;运脾汤;中医药疗法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鼻腔散发出来的难闻的气味,口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003-11—2006-11,笔者采用运脾汤治疗口臭52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采用传统的闻诊检测方法[2]:被检者哈气,检查者在一旁紧靠被检者吸气感受,并对感受分级评分,按1999年国际口臭专题研讨会采用Rosenberg的记分方案进行记分[1]。0分,无口臭,肯定没有闻到异味;1分,可疑口臭,似可闻及异味;2分,轻微口臭,肯定闻及异味,但很轻微;3分,中度口臭,明显口臭;4分,重度口臭,但检查者尚可勉强忍受;5分,强烈恶臭,检查者无法忍受。要求被检者48 h禁食刺激性食物,24 h禁用气味化妆品、各类口腔含漱水及喷剂,12 h禁食、禁饮、禁烟酒、禁口腔卫生。排除病例:①尿毒症、糖尿病及肝病等患者之口腔异味;②不愿合作及不能坚持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男24例,女2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0岁,平均37.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平均8.3个月;口腔气味计分统计:2分者16例,3分者27例,4分者8例,5分者1例。

  1.3  治疗方法  予运脾汤加减。基本方:苍术、枳壳各12 g,藿香、金银花各15 g,佩兰、厚朴、陈皮、木香、麦芽各10 g。气滞加苏梗、佛手、郁金、槟榔;湿滞重用苍术,加茯苓、泽泻、薏苡仁;食滞加鸡内金、焦山楂、莱菔子;血瘀加生地黄、当归、丹参、延胡索;湿热加茵陈、滑石、车前子、栀子;阴虚加玉竹、石斛、麦门冬;便秘改枳壳为枳实,加决明子、大黄;脾虚加太子参、白扁豆、白术。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分服。10日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4]  治愈:口臭完全消失,旁人和自己均未感觉有异味;有效:症状减轻,自己无感觉,旁人可闻及轻微异味,或口腔气味计分降低1分或1分以上;无效:症状未消失,或计分无改变。

  2  结果
   
  本组52例,治愈26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

  3  典型病例
   
  谈某,女,20岁。2004-09-11初诊。口腔异味6个月。口腔气味记分3分,伴间断胃脘疼痛,长期便秘,面部痤疮满布,色紫黯,舌淡胖大,边缘有齿痕,舌苔白而厚腻,脉沉滑。辨证属脾虚湿困。治宜健脾助运,行气化湿。处方:太子参、藿香、佩兰、枳实、白芷、槟榔各15 g,砂仁(后下)、草果(后下)、木香各10 g,薏苡仁、白术各30 g,丹参20 g。水煎服,日1剂。服上药5剂,口臭明显减轻,大便通畅,每日1次。二诊加泽泻、石菖蒲各15 g,继服5剂。1个疗程后,口腔气味记分1分。患者自动停药,15日后,口臭反复。再以上方加减,服1个疗程,口臭消失,口腔气味记分0分,胃脘疼痛未再发作,便秘、痤疮亦明显改善。改服启脾丸调理善后。

  4  体会
   
  中医学对口臭记述颇早,又名出气臭、口气臭、口气秽恶、息臭等,认为口臭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其中关键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诸病源候论·口臭候》曰:“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气臭也。” 《景岳全书·口舌》谓:“口臭虽由胃炎,而亦有非火之异……此则一为阳证,宜清胃热,一为阴证,宜补心脾。”脾胃位居中土,具有承载万物的功能,是气机运化、升降的枢纽。脾开窍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脾不运化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即发生口臭。
   
  江育仁[5]认为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即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者谓之“运”。运脾汤正是依据此理论而进行组方选药。张静庵在《本草崇原》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苍术一味,功专入脾,燥湿宽中,其性走而不守,尤为要药。苍术和枳壳(枳实)相配一升一降,使气机升降有序,则脾运正常,清阳自升,浊阴自降。脾喜燥恶湿,佩兰、藿香、厚朴芳香化湿,辟秽消浊。气滞不行,则水谷运化失常,清浊不能正常升降,木香、陈皮、枳壳等药理气导滞,开郁助运。食积停滞,阻碍脾胃运化,麦芽开胃消食,舒展脾气。气、血、湿、食均可郁而化热,金银花芳香清热。朱彩莲等[6]对具有抑制口臭作用的中药进行筛选和评价,证明金银花对抑制挥发性硫化物(VSC)有很强的作用,并且对引起口臭的厌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口臭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脾虚、湿热、气滞、血瘀、阴虚等病因均可引起口臭。运脾汤治疗口臭立意于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的运脾理论,达到脾健湿除、热清瘀祛、气行滞消的目的,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Hoshi K,Yamano Y,Mitsunaga A,et al.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nd halitosis:association of gastr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Int Dent J,2002,52(suppl 3):207-211

  [2] Loesche W J,Kazor C.Micro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halitosis,[J].Periodontol,2000,28:256-279

  [3] Miyazaki H,Sakcao S,Katoh Y,et al.Oral Malodour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Japan[M].Rosenberg M. Bad Breath:Research Perspectives.Tel Aviv:Romot Publishing,1996:119-136

  [4] 曾海,付灿均金.甘露饮加味治疗口臭8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5):467

  [5] 江育仁.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运脾法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意义[J].中医杂志,1983,7(1):4-5

  [6] 朱彩莲,李鸣宇.抑制口臭作用中药的筛选和评价[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4):345-348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wujue.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